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原创】“拼车”盛行 破解矛盾与问题应当规矩先行

  城市公共资源的紧缺,不断催生出新事物,譬如“拼车”。在需求骤升的情况下,出于高效利用有限资源的目的,“拼车”由应急之需转变到习以为常便不足为怪。但是,在“拼车”盛行中,问题和矛盾同样在所难免。不经乘客同意强行拉客拼车、拼车乘客车费得不到任何优惠等问题显现。大伙儿发现,“拼车”已经不单纯是为乘客提供方便的途径,而成为司机获取更高收入的捷径。近来有网民发布微博称,在兰州遭遇拼车并遭到出租车司机暴力对待。正如上述舆情中网民遇到的情形,出租车司机为了获取更多利益进行拼车,为了怕网民投诉而对其施以暴力威胁。这样的行为极大的损害了兰州的出租车行业形象,也伤及兰州的城市形象,让人不得不去深刻思考。

  “拼车”初衷并无可厚非,为何负面问题接踵而来。笔者认为,答案在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虽然有关部门一再强调,乘客可以通过投诉等方式来维权,但在出租车行业处于卖方市场的情况下,相对弱势的乘客真的有发言权吗?敢于在司机强行拉客“拼车”过程中说“不”吗?如果被“拼车”,乘客能够在付车费的时候享受到折扣价吗?能在因“拼车”而被绕路的时候取证维权吗?在管理相对滞后的前提下,乘客维权的难度可想而知。有时候,“拼车”就像“求大爷”、多掏钱还得受窝囊气,敢怒不敢言,出使得一些素质不高的出租车司机变得跋扈。

  凡存在,必有其合理性。“拼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既然不能“堵”,就应当从“疏”入手,让“拼车”市场良性发展。要治理“拼车”过程中的乱象,首先要化解没有“规矩”的尴尬,在法律法规框架下,对出租车“拼车”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指导,乘客维权才有法可依,才能有底气。其次,“拼车”本应是出租车司机和乘客之间的一种契约,即在乘客同意的情况下,出租车司机才能“拼车”。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出租车行业提高服务意识,尊重乘客意见。同时,也应积极引导市民也对出租车行业给予理解,提高对公共资源共享的认识。 (立尔)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