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

老放映员的电影情结

  70岁的殷德昌看上去只有60岁,美中不足的是有点黑眼袋。“我放了20多年电影,熬夜熬的。”

  1963年,殷德昌从江苏来到宁夏。1968年,参军当兵,退伍后成为银川市原工人俱乐部一名电影放映员。

  那时,人们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殷德昌说,《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等3部电影反反复复放映,作为放映员,每个人物的每句台词他都倒背如流。后来《白毛女》《沙家浜》等8部样板戏陆续上映,但总体来说,大家的文化生活单调枯燥。

  “最辉煌的时候每天放4场电影,1000多个座位的俱乐部座无虚席。”殷德昌得意地说。那时,他的职业招来无数羡慕的眼神,因为可以天天免费看电影。但是,随着电视机的普及,电影市场开始萎缩,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上世纪90年代,殷德昌从放映一线退了下来。

  2000年起,中国电影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英雄》正式拉开了中国商业大片的序幕,进口大片一部接一部引进,在大环境影响下,宁夏电影市场开始繁荣活跃起来,进影院看电影重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爷爷,我要看《变形金刚》。”拗不过孙子,放了一辈子电影,从不用自己买票看电影的殷德昌,第一次买了两张电影票带着孙子走进了电影院。

  过去,免费看,如今,花钱看。过去一张电影票一毛钱,两毛钱,如今少则二三十元,甚至更多,殷德昌有些不明白,这钱花得究竟值不值?

  一进电影院,殷德昌呆住了。过去是硬板椅,高高一块幕布,头抬久了,脖子疼,一部影片反反复复放半年。现在,大荧幕,沙发椅,电影院一天同时有几部新片上映……走出电影院,殷德昌说:“这已经不是我那时的电影院了。”

  因为喜欢京剧,电影《梅兰芳》上映时,殷德昌主动买票观看。“过去一天放4场都是最高纪录了,如今,一天最高排片30多场次。”殷德昌说,“时代变了,看电影又成时尚了。”(记者 乔素华)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