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细小空间决定生活品质
广州日报>>2016年5月16日>>B8版
城市细小空间决定生活品质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美)威廉·H·怀特 上海译文出版社
郑渝川
社 会
一座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宜居,不仅仅取决于有无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标志建筑对于城市依然重要,很大程度上是城市经济活力的体现),也不仅仅取决于居住、商业及公共配套是否完善,而来源于很多细小的空间。城市小空间,包括小型的公园、小型广场、容纳了摊贩和低端街店的微型商业,可供市民乘客及旅客暂时休憩的公交车站,便利化的中小型火车站、汽车客运站、残疾人专用设施……再细分一点,要有定位低廉但不失精致的书店、咖啡馆,要有功能设施得到完好维护的喷水池、社区体育器械、沿街座椅,等等。
城市小空间,对于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宜居指数,有着决定性意义。我们现在看到这本《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初版在1980年推出,很快成为与《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齐名的重要著作。书作者、《财富》杂志编辑威廉·H·怀特1970年建立了一个“街头生活项目”研究小组,花费了10年时间观测了美国纽约的公园、广场、街区等城市小空间,发现一个城市要变得生机勃勃,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城市建设、改造过程中,决策者、规划师能否尊重城市的内在机理,尊重人的生活需要,为市民留出大量的、有着良好管理水平的小空间。
这本书分类介绍了1970-1980年间的纽约的各类小空间。广场是上班族及闲居的市民最爱聚集的公共场所,但作者也提出,设计师不能投机取巧,专门把一些楼盘、公共项目修建剩下的狭长空地建成广场,也不宜把广场修得过大。书中还专门提到,广场和公园等区域带有靠背和扶手的长凳最受市民欢迎,但设计时还要考虑社会距离因素,即坐凳之间距离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临街的坐凳、长凳可以窄一些,但在公园、广场的坐凳就应该设计得尽可能舒适。
而对于城市中食品小摊贩的管理,书中指出,这一“顽疾”的存在是因为大中城市建设、改造时,产生了平价餐饮和其他商业配套缺失的缺陷——城市决策者和规划者更愿意腾出空间建造高规格的购物中心,而不是容纳平价餐饮和其他商业配套的街铺,这大大脱离了市民的需要。因此,要么大力增加城市内容纳平价餐饮等的商业配套,要么就应该作出调整,要求摊贩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规定,但允许其利用诸多的小空间经营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