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精选:苏芩解读红楼情感
翻遍红楼,阅尽尘世。情皆因缘。缘亦为劫。和苏芩一起品读红楼,看大观园儿女的离合聚散,情缘分定,谈一场不枉此生的完美恋爱。苏芩在本书中,写人生,谶语令人心惊;写柔情,婉转令人心碎;写命运,苦乐皆无常;写世相,聪明偏被误。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书中另有豆瓣人气最高插画师清心养生的花草插图。
谁在寂寞处等你?
有位极漂亮出众的女孩,追求者无数。
经过一番挑选,最终她选择了其中物质条件最差的一个。
没有人理解她的选择。甚至有人讽她:“女人美貌无限,则智商有限。”
她一笑对之。
关于理由,她只说一句:“每每寂寞的时候,只有他会陪着我。”
寥寥一语,我忽而感动得心要化了。
寂寞之际,始终有人陪你。这世界,还有什么不温暖?
每见爱情桥段,最厌的是群戏部分。七姑八姨一聚首,空气顿时炸锅,闹嚷嚷的答非所问间,男女主角只略略眉眼间的交集,喧嚣之下,是爱的寂寞。而这寂寞,非独处对谈,不可破。
如同宝玉和黛玉。众人之前,极少见宝黛二人有甚交流。甚至每每人前,黛玉反倒故意口舌上刁难宝玉。她的冷嘲热讽,自是要显示她与宝玉的亲厚,亦是她从内心里,觉得这嚷嚷之境扰了她的恋情。
宝黛独处时,黛玉并不真的小气任性,而宝玉亦是加倍的细致用心。
芒种日,众姐妹在花园饯花。园中景致一时热闹非凡。唯独黛玉,于人稀处落泪,她是感慨落花,亦是感慨自己。爱情并未辜负她。花冢的那头,宝玉遥遥地等在那里。
挨打后,宝玉皮开肉绽,府中上上下下人等穿梭于怡红院,一个个进门前浮着满脸焦虑,出门后却一切说笑照旧。唯有黛玉,只远远站在花阴下,一双哭肿的眼,默默祷祝着院里那个人的康健。
夜深沉,黛玉卸了残妆在镜边发呆。忽而接到了宝玉送来的旧帕子,前情旧事,幕幕如昨,顿止不住的滚滚泪珠。那样的深夜,她知道,另一个地方的他,在默默想念自己。
……
宝黛之情,总不在热闹处。
真正的爱,总略带着寂寞。
因为爱情,只是两个人的事情。
那独处的光景,或言语或不言语,或相视或背坐,都是两个人的世界。
真正想一想:若你心里有一个人,会突然在极热闹的场合下感受到一种寂寞。
全世界陪着又如何?
只希望与那人静度时光。
没他在的时候,热闹,也与你无关。
如今的生活里,太多人的恋爱,仅是为了缓解寂寞。
不过只是想找一个人陪在身边。
这样的人,即便找到了爱情的感觉,也容易迅速的失去。
他们需要的爱情,不容一丁点儿的沉默。
这不是因为爱而爱,只是因为寂寞而爱。
最终,爱得久了,人依旧会寂寞。——为纾解寂寞而相爱的男女,没有长久坚守在寂寞里的能力。
一个还不懂得享受寂寞的人、一个天天追逐热闹的人,真的,他只是还未倾心爱上一个人。
真爱上一个人,也就终于不再惧怕寂寞。
当周遭热闹归于平静。
不要怕从此后心空了。
只要真爱不变。
永远,那人,会在寂寞处等你。
快乐不难。只需遇上一个人,分享你的阳光。
幸福不易。需要遇上一个人,懂得你的孤独。
就这样路过人间
人性之中有一种特性,会对残缺深感遗憾。团圆花开、皆大欢喜,似乎再不俗的人也不反感这样的戏码。一段故事,未完,却无待续……想起来就百爪挠心!于是才有那么多所谓的“续红”之作。可相当之众的作品续来续去不外乎一件事:绛珠死而复生、钗黛共侍一宝玉。——足见爱“红”人的心中,多么不舍得绛珠草魂归离恨天。
一直最怕看到这样的续作。在“金玉良缘”无法逆转的情况下,让黛玉活下来,实在是最残忍的一件事情!——纵然很多人可以看着自己最爱的人娶了别人,可黛玉不能!情至深,注定人至专!她的结局,只能是死亡!
黛玉与死亡,看似从她一出场就紧密连结,幼年身弱、常年多病,似乎时刻都有早夭的迹象。实则黛玉的生命远没有那么脆弱,时常能熬夜写诗,偶尔还喝点烧酒,扛得动花锄、刨得开沙土、裁得了衣裳,显然这绝非病入膏肓的征兆。黛玉的病,只是一种弱症,先天的不足,后天的多愁,让精神体力抑郁不堪。此弱症,非绝症。
最终得知宝玉婚讯的黛玉,是故意的自我消磨,耗尽了生命的元气,是一种自我了断。——并非死亡选择了黛玉,而是黛玉选择了死亡。也许会有人说,她可以不死。青春年少,谁不曾失恋。可黛玉的生命因爱而凝结,这样一个女孩,爱的终结,生命也就没有了意义。至此,死亡又有什么可怕!世间最可怕的不是死别,而是生离。如果两个人,明明相爱、却注定永世不得相见。那种疼痛,才锥心刺骨!如此,不如归去!
黛玉死前拼劲全力喊道:“宝玉,你好——”接下来的半句,随着黛玉魂归灵河岸边三生石畔,谁也不知她究竟最终想说的是什么。不少人猜想,黛玉想说的是“宝玉,你好狠心!”我却不信这是答案。黛玉临死前的那一刻,心里装满的是宝玉。可那里面,并不会是恨。若你曾真正深爱过一个人,就会明白,若有一天到了生死关头,心里想的一定不是让他为你殉葬,而是满心的希望,在没有你的日子里,他还能健康的活着。纵然曾有负于你,纵然没能陪你到最后,可只要你爱他,便不会狠得下心咒骂他从此过得凄惨。——真正深爱过的人,即便不能再爱,也无法会恨。
既然已无法继续伴他走下去,那么情愿将其交付给爱他的人。——至少这会让他余生过得安稳。真正崇高的爱情,终于让人放下了自私的占有欲。看过黛玉,才知道,有些爱,原来真的可以一辈子。只是人性终究会有一点点矛盾,也是全天下女孩共有的矛盾:“我已经不能再给你幸福。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能否面对这一个事实:你的幸福,由另外的女人来给?”
多数女人会回避这样残忍的折磨。她们宁愿不闻不问。抱守着残存的回忆度日。黛玉不会。
是她,曾用手绢替宝玉拭去唇上溅染的胭脂,抱怨他:“这些不务正业的事情,偷偷干也就罢了,偏要带出幌子来,等舅舅看见了有你好受!”
是她,风雨夜硬要宝玉拿着自己心爱的玻璃宫灯照明,依旧是冷语敲打他:“跌了灯值钱,还是跌了人值钱!”
是她,因怕耽误了宝玉的功课而故意装病装冷淡疏远他。
是她,总因宝玉一滴泪而心酸辗转一整夜。
……
黛玉的爱,常带着琐碎的抱怨。嘴上时刻是冷的,嘲讽不断。心里永远是热的,一腔的血,都是为他滚烫。
宝玉爱黛玉,是衷情。黛玉爱宝玉,则更深沉。“情”之一字,在她身上,体会得淋漓!这也是黛玉,最动人的魅力。
坐在寂寂窗内,望向窗外繁华。当有一天,那个最爱你的人,离开了这个世界。才会明白:人世中最珍贵的财富,你少了一多半。可终究还要活下去。因为那个爱你的人,会希望你幸福。若说爱亦有责任,那便是,让爱你的人放心——放心地相聚,放心地离开。轮回的尘世,翻覆的红尘,隐约回响着同一个声音:望下一世,能久一点相伴……纵然又要过一个忘川。爱的记忆,会永远扎根在灵魂之深!如宝黛初遇!
至此,黛玉一生短短的光阴,就这么静静走完。哀凉,又璀璨。生于春寒,死于秋凉。偶尔笑出了脸颊上一抹暖。皆因心窝处藏着的一样东西。
浩瀚文卷,风情无数,只一黛玉,婉转千古。她留下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似乎很多。又似乎什么都没有。岁月静去无声,故事有始有终。黛玉的传说,有如轻岚,浅行无踪。这是世间至情的女孩。她从爱中来,要回爱中去。恰好,路过人间……
光阴静去
读了二十年《红楼梦》,一向不喜薛宝钗。如今却越来越理解她。忽一天无奈地笑了:当一个人真正理解了宝钗,大概,已不是太轻的年纪。
宝钗不能用“完美”来形容,可以用“完整”来概括。做人做事井井有条、有始有终,方方面面都考虑得精到。宝钗身上,向来没有意外,她一直那么从容,活得不徐不急。
就是这样面面俱到的薛宝钗,却敌不过一个林黛玉!——确实,生活中,尤其是年轻女孩子,喜欢黛玉的,远超过喜欢宝钗的。
原因不复杂。
黛玉是每个人梦想过的生活,宝钗是每个人不得不过的生活。
黛玉代表着理想,宝钗意味着妥协。
我们来看看钗黛每天的生活。
宝钗看看账目、会会伙计、管管家务、帮衬着不成器的哥哥、还要带着丫鬟做活到深夜。
黛玉葬葬花、写写诗、谈谈情、说说爱、竹荫底下逗逗鹦鹉。
不用多想,黛玉的生活,也是更多人的理想。
难怪宝玉会痴爱黛玉,即便她任性爱哭无理取闹,都挡不住他把她深深的挂在心里。谁让宝玉正值年少。追梦的年纪,理想,永远大过现实。
活到了宝玉母亲那个年纪,不惑之年的王夫人,就不再是年少的追梦人。理想早被现实腌透,她的心里,生活为大。琴棋书画不过是些花边点缀,开门七件事,件件都比这来得实在。安稳的日子,宝钗是最好的舵手——每个人的理想,总会在现实中不断妥协。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在寻求一个最优的生活选项。
偶尔也在想,如果宝玉不是十七八岁的年纪,如果他是三四十岁乃至更大的年纪,还会不会为了黛玉此情不渝?宝钗袭人,贤妻美妾如此这般,谁会忍心割舍尘世?
至今没想出答案。或是不敢去想那答案。——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不同的选择。正因为在特殊的年华里、发生了那样一个特别的故事,这才是生命真正的惊喜!
青春的意义就在于,可以为了理想做任何傻事!
所以黛玉必定早夭,因为理想总会先一步离我们而去。
黛玉死后,宝钗在她灵前哭得沉痛,绝不是伪装。人生总会不断地“得到”,得到的代价,也总是不断地“失去”。得到的是物质丰裕,失去的是理想激情。虽然手中抓得满满当当,内心却时常空空旷旷。成长,有时意味着现实与理想的割裂。就好比黛死钗悲,带着深重的疼痛!
最终黛玉死了,留下宝钗,继续过着生活。日子总不会比我们想象的更糟。她也有她的理想,大概就是世人皆知的那八个字: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其实也没什么不好。
黛玉,在回忆中越走越远,留给生命去记忆。那是青春。
宝钗,在岁月中陪伴始终,相伴你我去终点。那是生活。
黛玉+宝钗=人生。
从此再不说“喜欢宝钗或是黛玉”。生活,既是黛玉、亦是宝钗。
接下来能做的,是珍藏青春的记忆,陪伴生活的点滴。
如此,静静光阴流淌去,亦有温情在心头……
生命,总在流逝中。
当一切再也回不来,才明白了:曾经,是多么的动人心魄……
摘自《世上没有人比你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