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广州交委:公交司机入职先测评心理,不合格者不录

  11月2日上午,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原因查明,系乘客与驾驶员发生争执互殴引发。这起惨痛的事件,提醒我们要吸取教训。2日,记者从广州市交委获悉,近年来,广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围绕交通法规、安全行车、应急技能、健康心理、文明服务等培训工作要点,不断提升司机的服务品质和心理素质,让公交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广州市交通部门于2016年5月印发《关于加强营运驾驶员心理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采集驾驶员健康情况、家庭状况、个性特点、生活习惯等数据分析评估驾驶员的工作状态,加强对驾驶员心理健康管理,及时干预影响驾驶员安全行车的负面心理情绪,降低“人的不安全状态”导致的风险,从源头上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针对驾驶员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市交通部门利用驾驶员隐性安全风险评估系统,积极开展以情绪管理、心理干预和心理调适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心理专题培训,提高驾驶员自我减压能力,积极维护心理健康。同时,建立跟踪教育管理清单,对经评估有心理辅导需要的驾驶员,进行持续跟踪教育。

  近年来,广州交通部门通过与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广州市公交企业陆续建立驾驶员心理关爱管理系统和心理健康三级干预体系,逐步覆盖全体驾驶员。通过入职筛查开展岗前心理健康培训,通过在职驾驶员心理健康评估定期掌握其心理状态实现分类教育,通过专项培训及紧急心理干预解决驾驶员所面临的各类心理困扰,对重点驾驶员开展阳光心态心理培训,帮助驾驶员减压放松。

  比如,一汽巴士公司每月由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对管理线路的所有驾驶员隐性安全隐患进行评分,项目主要包括生理安全(含年龄、驾龄、病假天数、线路调整、慢性病、生活作息等8项指标)和心理安全(含家庭状况、培训情况、性格、情绪、合同到期天数等6项指标)进行分级对照评分。评分数据每月更新,对当月分值高的驾驶员进行重点跟踪,管控风险。

  市交委表示,公交驾驶员入职先测评心理,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交通部门会同市公交集团共完成了2.5万余名在职驾驶员的心理评估,并对拟入职的驾驶员进行心理健康筛查,262名心理测试不合格的人员未被录取成为公交车驾驶员。

  驾驶员操作指引

  市交委表示,当驾驶员遭遇辱骂、挑衅或殴打等突发应急情况时,驾驶员操作指引如下:

  1 .不影响正常营运。驾驶员应避免矛盾升级,确保营运秩序正常。

  2.影响正常营运。立即靠边停车,拉好手刹并熄火。迅速打开应急灯及SOS报警装置,打开前后门疏散乘客,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如果出现人员伤亡,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报告企业安全保卫部门,等候公安等部门人员到场处理。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