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评论:暴雨是给城市管理者的“试卷”

摘要

6月1日凌晨3时至上午10时,武汉市遭遇大到暴雨。记者从当地水务部门了解到,降雨中心位于江南地段,其中洪山、光谷地段降雨量达97-115毫米左右,汉阳、沌口地区降雨量达56毫米,全市20处地段出现渍水,相关部门正组织抢排。不少市民纷纷发朋友圈,称武汉继续看海了,上班只能靠开船。(6月1日 中新网)

文/胡建兵

6月1日凌晨3时至上午10时,武汉市遭遇大到暴雨。记者从当地水务部门了解到,降雨中心位于江南地段,其中洪山、光谷地段降雨量达97-115毫米左右,汉阳、沌口地区降雨量达56毫米,全市20处地段出现渍水,相关部门正组织抢排。不少市民纷纷发朋友圈,称武汉继续看海了,上班只能靠开船。(6月1日 中新网)

一下大雨,许多城市就像武汉一样开启“看海模式”,这些大雨和暴雨虽然不是人为所决定的,但也检验着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一个城市下点雨都排不出去,市民的家被淹了,再好的路也无法行走,再好的车被泡在水中无法启动,地铁站变成水帘洞、市民只得“飘洋过海”去上学和上学。开启“看海模式”后,很多领导都对被淹的地段进行巡视慰问,但水退了之后,就好了伤疤忘了疼,把内涝此事忘得一干二净,这样周而复始,使城市内涝愈发严重。

自然灾害是检验官员的最好的标准。地震“震”出了学校房屋质量之差,内涝也暴露出城市排水系统的落后,更暴露出城市管理者的良心和责任心。一下大雨就出现“看海模式”,显然与官员的为民意识缺失有关。排水系统是地下工程,这不像地表工程那样“显眼”,很多城市习惯于“先地上后地下”的建设思路,造成基础设施滞后、标准偏低,他们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没有心力去建设排水设施。一些城市的排水系统的口径还是按照“一年一遇”的标准建的。加上一些城市由于无序开发,排涝通道被无情的截断或阻塞,从而出现了“逢大雨必涝”的情况。

一项资料显示,近几年,全国62%的城市发生过城市内涝,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其中57个城市的最大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但是,也有一些城市却经受住了暴雨的考验。如:几年前,江西赣州市部分地区降了特大暴雨,市区未现明显内涝,更没有一辆汽车泡水。这都得益于宋代福寿沟为代表的城市排水系统。人们不禁要问,古人留下排水系统都能解决现今的内涝问题,而我们的一些现代化城市却为何不能给老百姓最好的城市排水系统呢?

暴雨就是一张试卷,验证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者的为民之心,也检验着城市灵魂是否缺失。所以,老百姓并不希望官员在内涝已造成损失后才出现,而是应该未雨绸缪,超前谋划,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把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