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拍客

皋城“拍客”有个“圈”

车马喧嚣的城市里,人们总是怀揣着一颗躁动的心,不能让自己慢下脚步,静静地体会这个城市最美的风景,最迅速的变化。这样一个现代化的社会,读图早就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如皋,有一个名叫“雉水摄影爱好者”的QQ群,群里有两百多位迷恋摄影的“拍客”,他们用图片记录着最美如皋的点滴变化,他们用镜头去发现、交流并分享身边的美。本期《热读》,让我们一起走近摄影这个“圈”,去感受他们别样的“拍客”生活。

□特约记者陈雨果

皋城“拍客”有个“圈”

薛建民:

换个角度看世界

薛建民,如皋市外国语学校的一位老师。早在1991年,薛老师就已经加入了如皋市摄影家协会。他说,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发现美,总是会无比的兴奋。

与摄友们在拍摄中交流,讨论摄影的技巧,共同发现不一样的拍摄角度,分享不一样的惊喜。最让他难以忘怀的莫过于和其他群友一起爬到华地服饰大楼的楼顶向下眺望。在爬完那将近两层楼的悬梯后见到的景致,那一瞬间的惊喜、惊讶、满足同时涌上心头,说不出那到底是个怎样的感受,只觉得满满的都是激动。迎着日出,感受着露水,拍下那一幅幅人物剪影以及城中全景,整个人都变得舒展开来。虽然,登上楼顶早已不是一次两次,但是每一次给自己的感觉都不一样。

薛建民说,以前懂得的仅仅是对照片本身的欣赏,而现在更多的是能够体会到精神上的一种升华,自己的视野也在不断拓展。从爱上摄像开始,薛建民的心里就有一个愿望,那就是用相机记录如皋一点一滴的变化与成长。让那些生活忙碌的人们可以看到整个如皋会有这么可喜的变化,也能让在外地工作的如皋人时时刻刻感受到如皋的热情,最大的“野心”就是可以让如画的如皋走进别人的视线,让整个中国乃至世界都能体会到来自这个小城市的奋斗,让正能量远远流传。

薛建民一直在努力让自己的目标成为现实。他也满怀感慨的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发现不一样的世界,体会摄影带来的美妙人生。

皋城“拍客”有个“圈”

吴健:

照相机和化学老师的神奇反应

吴健是如皋市第一中学的一名化学老师。谈起如何与摄影结缘,他感慨颇多。“那时候,大家基本上还都使用胶片相机,因为冲洗胶片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发生的一系列反应都和化学有关,接触的过程中,看着一张张黑乎乎的胶片,在暗房里显现出神奇的变化,自己便渐渐的喜欢上了摄影。”

说起传统胶片机与如今使用的单反相机更偏爱哪种时,吴健爽朗一笑,那当然是胶片机更有意思。体验过冲洗胶片后,你就会喜欢上那种过程,这个过程虽然困难,但是当你拿到自己冲洗出来的照片后的那种成就感,是单反相机没有办法相比的。人们普遍喜欢这种色彩斑斓的世界,但有时候呈现出来的黑白质感也别有一番风味。

2014年,吴健创建了雉水摄影爱好者群,吸纳了一批爱好摄影的人士,他们在这里因摄影相遇,因爱好结缘,一直秉承着“享受普通人的快乐”这个宗旨,来享受摄影带给他们的快乐,只为充实自己的生活,只为寻找生活中那一抹不一样的色彩。

如今,摄影早就成了吴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遇到美丽的事物便想要拍下来好好欣赏,与朋友分享早就成了习惯,两天不拍照就闷得慌。谈起拍摄过程中最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吴健说莫过于今年7月份由市民政局举办的精神病患者和康复病人的趣味运动会。那种震撼不仅仅是照片所能体现出来的,当你从不同角度拍出他们那种努力完成每一个赛程的神态时,那才是最美的。摄影,那时在自己心目中的意义就开始慢慢的变得不一样了。

摄影,就像一剂最神奇的液体,因为有了它,平凡的生活中才产生了种种美妙的化学反应。

皋城“拍客”有个“圈”

  

周智勇:

皋城美景多何必走天涯

说到“拍客”,或许很多人会联想到背着大包挎着大相机去各地环游的年轻姑娘小伙,但已经五十多岁的的周智勇却并不这样认为。

周智勇的大学生活远比不上现今的大学生。在那样一个物资紧缺的年代,想要一个相机简直是天方夜谭。即便困难重重也不能阻断他对摄影狂热的爱。为了摄影,周智勇向同学借照相机拍几次,或是索性租上一个解馋。直到毕业后第一个工作月结束发了工资,周智勇省吃俭用攒下三千多块钱去南京买下了人生第一部相机佳能650D。有了自己的相机,周智勇终于可以随心所欲的拍摄,可孤军奋战并不适合大部分人,同样也不适用于周智勇。2014年周智勇在朋友圈里看到一组照片,瞬间被吸引了,然后托朋友联系到作者吴建,得知吴建和自己一样也是摄影爱好者,同时还是雉水摄影爱好者QQ群的群主,于是,周智勇加入了雉水摄影爱好者的QQ群,开始与别的摄影爱好者一起探讨摄影。他坦言,一年之间自己的摄影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生活也因为摄影而充实了不少。

为了提高自己的摄影技术,周智勇做了不少努力。他的桌上摆放着很多整理好的摄影杂志,有机会也会去听一听摄影讲座。自从加入了雉水摄影爱好者QQ群,有了同伴的支持和相伴,他时不时起早贪黑去拍摄。虽然妻子也曾抱怨过他的狂热,但当所有的等待和努力变成了一张张美得令人震撼的图片时,周智勇的心里是甜蜜的,而这种骄傲同时也融化了妻子心里的不满。“摄影不是为了美景去拍美景,也许你大老远跑去南京拍出来的樱花和那门前的是一样的感觉,而且你拍到的花可能还是别人拍剩下来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发现我们自己生活中的美”。周智勇一直主张要拍美自己的家乡,拍美如皋,“我们熟悉自己的家乡,有了某种感情糅合在其中,拍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的。”摄影对于周智勇而言,就像一个磁场,一点一点地吸引他,最终成为“拍客”。

皋城“拍客”有个“圈”

储晓菊:

不爱红妆爱摄影

二十四岁,这个年纪的女孩子或许大都忙着读书、谈恋爱和穿衣打扮,储晓菊钟爱的却是略有些分量的摄影器材。

“摄影对我来说,就是为了圆自己的一个梦。”大学毕业后的她每个月的收入有限,她拿着自己的积蓄买了一部价值五千多元的单反相机。非科班出身的她缺乏经验,挫败感差点让她放弃摄影。“后来我认识了周智勇老师,他知道我也喜欢摄影,然后给我介绍了雉水摄影爱好者的QQ群,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摄影爱好者,技术很快有了提高。”储晓菊很感谢周智勇的帮助,让自己和别的摄影爱好者共同学习。储晓菊说:“如果我一个人闭门造车,说不定已经放弃摄影了,但现在有人和我一起努力了。”

作为雉水摄影爱好者QQ群的一份子,储晓菊算是个“小辈”,不过人小志气大。“我在群里看到一些老师优秀的摄影作品,就会对比自己的作品,寻找自己不及别人的原因。这样一对比,我就能学到不少关于摄影的知识。”储晓菊诚恳又含羞的笑着,像个邻家小妹妹。活学活用和虚心求教的方法让她的摄影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皇天不负有心人。”储晓菊的第一组照片受到群里的广泛好评,她本人也因此乐不可支,那一组照片的成功正式打开了她的摄影大门。 

皋城“拍客”有个“圈”

皋城“拍客”有个“圈”

皋城“拍客”有个“圈”

皋城“拍客”有个“圈”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