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光伏业热点回顾:爆发式增长是否不变初心?
4、超级领跑者争议
关于国家能源局即将出台光伏“超级领跑者计划”的各种传闻纷至沓来,“超跑计划”作为“领跑者计划”的升级版,将重点扶持那些已经具备大规模量产能力但产能尚未释放的先进技术,而且每个基地的规模均为GW级。
且不说经过这些年光伏装机的迅猛发展之后,中国是否还存在大量可以容纳GW级基地的适用土地,更为吊诡的是:当传闻从各种渠道散播出来之后,各地方政府已经开始闻风而动了,“春节前后第一批超跑基地将公布”这样的消息一时间甚嚣尘上。
广大光伏企业慌了神,因为这是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信号,原因有二:
首先,从中央到地方,并没有见到任何关于“超跑计划”的文件出台,更不用说实施细则了。八字还没有一撇,“超跑计划”就说得有鼻子有眼,不管消息出自何处,这都不是一件可以如此轻率对待的事情。规则还未公布就匆忙确定基地,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暗箱操作,这是否意味着“超跑计划”实际上就是地方政府PK公关能力的竞技场?如此破坏市场经济规则和市场竞争环境的行为,到底是如何被拿到桌面进行讨论的?
其次,技术路线的选择,何为“没有量产但未来有前景的先进技术”?技术先进与否到底应该由谁说了算?如何评判?难道由政府指定吗?如果由政府来指定,不就是为权力寻租与利益输送大开方便之门吗?
点评:熟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人都知道,技术路线的选择完全应该是市场的事情,政府行政手段干预本就是越俎代庖。在市场经济早已深入人心的中国,政府如果还想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可谓冒天下之大不韪,这是开历史的倒车。
5、光伏上网电价和分布式补贴出台
2016年下半年,一份《国家发改委关于调整新能源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意见稿)》就在业界及媒体流传,由于征求意见稿提出,I类、II类、III类资源区的光伏上网电价将由2016年的0.8元、0.88元、0.98元 分别下调至0.55元、0.65元、0.75元,而屋顶分布式“自发自用余量上网”和“全部自发自用”的补贴由目前执行的0.42元,下调至一类地区0.2元,二类地区0.25元,三类地区0.3元,下降幅度很大,业内讨论纷纷。很多人发表看法,应该考虑到目前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的发展难题,电价不应该在短期内出现断崖式下调,建议持续匀速调整。
12月份又有消息称,2017年光伏标杆上网电价将调整至:Ⅰ类0.6元,Ⅱ类0.7元,Ⅲ类0.8元/千瓦时。分布式补贴为Ⅰ类和Ⅱ类0.35元/千瓦时和Ⅲ类0.40元/千瓦时,比上一次有所提高。
2016年12月26号正式下发的文件显示,2017年1月1日之后,一至三类资源区新建光伏电站的标杆上网电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65元、0.75元、0.85元。同时明确,今后光伏标杆电价根据成本变化情况每年调整一次。分布式光伏补贴保持0.42元不变。
点评:电价变化一波三折,牵动了光伏行业各方面的心,调整后的标杆上网电价,在现有技术水平下能够保障光伏发电项目获得合理收益,继续保持新能源项目投资吸引力,促进光伏全产业链健康发展。同时,在各方的努力下,分布式补贴不降低、让政策导向进一步向分布式倾斜,2017年是将是分布式光伏最好的一年,因为2018年分布式补贴会不会下降还很难说。
6、光伏组件和逆变器技术提升
2016年光伏组件和逆变器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光伏组件有六大新的技术,1)PERC(钝化发射极及背面接触)电池组件,PERC(Passivated Emitter and Rear Cell)电池通过在电池背面实行钝化技术,增强光线的内背反射,降低了背面复合,从而使电池的效率能够有效提高;2)MWT(金属穿孔卷绕)电池组件、技术是在硅片上利用激光穿孔技术结合金属浆料穿透工艺将电池片正面的电极引到背面从而实现降低正面遮光提高电池转换效率的目的。同时由于该技术的组件封装特点,组件的串联电阻低,转换效率高;并且可以适用于更薄的硅片,使得进一步较大幅度降低成本成为可能;3)黑硅电池组件,黑硅技术近期的进展可能归结于两个主要因素:第一,金刚线切割能够大幅度的降低多晶硅片成本,但传统的酸制绒导致电池效率降低,而黑硅制绒可以很大幅度上解决金刚线切割带来了制绒工艺上的困难。第二,黑硅技术的设备成本降低,电池和组件端的进步也促进了该技术的发展;4)双玻组件、双玻是一个平台型的技术理念,所有电池(PERC、黑硅、IBC、HIT)、组件(单晶、多晶、智能)、系统(1500V、跟踪支架、农光、渔光)的降本增效技术都可以叠加在双玻技术平台上面。5)IBC电池(全背电极接触晶硅光伏电池)是将正负两极金属接触均移到电池片背面的技术,使面朝太阳的电池片正面呈全黑色,完全看不到多数光伏电池正面呈现的金属线。这不仅为使用者带来更多有效发电面积,也有利于提升发电效率,外观上也更加美观。6)HIT硅太阳能电池,是在晶体硅片上沉积一层非掺杂(本征)氢化非晶硅薄膜和一层与晶体硅掺杂种类相反的掺杂氢化非晶硅薄膜。采取该工艺措施后,改善了PN结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