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将成两会热点 中国制造2025进入全面实施
本周,备受瞩目的全国两会将拉开帷幕。从地方两会情况看,“智能制造”作为振兴实体经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成为地方两会关键词,据此推测也将成为全国两会的一大热点。
工信部部长苗圩近期多次表示,今年将是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关键一年,工信部等部门将出台一系列举措,推进战略的持续落地和制造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如“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今年计划有20-30个城市入围。
业内认为,随着《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近期印发,“中国制造2025”中的“1+X”规划体系已全部发布。同时,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20多个省区市也已出台具体的地方“中国制造2025”实施政策。“中国制造2025”正全面转入实施阶段,相关领域龙头企业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相关概念股:
巨星科技:人民币贬值受益明显
手工具业务显著受益人民币贬值。人民币对美元2016年四季度贬值约3.88%,是全年贬值幅度最大的季度。公司手工具业务收入96%+来自于出口,且其中大部分以美元结算。受益人民币贬值,公司毛利率增长和汇兑损益带动了公司全年业绩的快速增长。往前看,预计公司手工具业务毛利率或可以达到33%左右水平,有望创历史新高。
智能工具业务成为新的增长极。预计公司2017年激光智能工具业务有望实现7亿元收入,较2016年的2亿元左右实现快速增长。其中,预计华达科捷收入规模达到约3亿元;PT公司实现约3亿元收入。此外,公司收购微纳科技将有望实现智能控制芯片与传统手工具的结合,带动传统手工具实现智能升级。
估值具有安全边际。公司当前股价对应2017/18年P/E为21x/19x。公司历史P/E均值约25x,当前估值已经处于公司历史估值底部区间。此外,公司在手可支配现金约18亿元,并持有杭叉集团股权价值约12亿元,整体估值较具有吸引力。
估值与建议:上调公司2016~18年业绩预测9.9%/5.6%/5.4%至6.50亿元、7.72亿元和8.47亿元。目标价20.50元,对应2017P/E28x。
风险:人民币汇率波动,手工具业务低于预期,智能制造业务整合低于预期。
亚振家居:欧式家具领军企业
欧式家具领军企业。公司是集产品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为一体,主要从事中高档家具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主导产品为“亚振”、“亚振〃利维亚”和“亚振〃乔治亚”品牌系列欧式风格家具,是国内最早涉足欧式家具的专业制造商及销售商之一。公司产品整体定位中高端,并且实施多品牌战略,使得各个品牌相互补充和促进,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降低经营风险。公司2016年1-9月营业收入为3.7亿元,同比降低7.41%,净利润为4186.66万元,同比降低5.04%。
随着消费升级,中高档家具市场成长空间较为乐观。截至2016年9月,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累计达16796元,同比上升7%,仍然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随着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提升,城镇化率提高以及消费升级的趋势,中高档家具市场具有一定成长空间。一方面,欧式家具也伴随着家具行业的发展不断被消费者接受、青睐,尤其是受到中高收入阶层的认同。而消费者在选择欧式家具时,需要同时利用窗帘、壁纸和饰品等搭配营造欧式的生活氛围。所以消费者,特别是中高收入阶层消费者采购欧式家具的时候往往一次采购成套家具保证品质、样式和环境的一致性,同时促进了一站式采购。另一方面,中高端消费者对于价格敏感度不强,且受品牌壁垒、技术壁垒及资金壁垒的影响,公司竞争对手较少,竞争环境相对宽松,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品牌和销售渠道的竞争。
公司在渠道、品牌及产品品类方面竞争优势明显。渠道:公司目前采取的是“直营+经销”的销售模式。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公司已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拥有30家直营店,在80多个经济发达城市设立135家经销商店,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国经济发达城市的营销网络。品牌:公司品牌“亚振”历史悠久,知名度较高,目前已经授权经销意大利顶级家具品牌“Chelini”,开拓高端家具市场,同时分阶段开辟海外市场。产品品类丰富:公司具有6大类产品,包括橱柜类、床组类、桌几类、椅架类、沙发类等等,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近百中品类的家具产品,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买的需求。此外,公司具有良好家具企业的底蕴,预计公司有望进一步扩充产品品类,向整体家居、大家居的方向发展。
募投项目加强渠道布局,未来增长可期。本次计划发行5474.95万股,预计募集资金合计4.26亿元,结合自筹资金共6.3亿元将用于以下5个项目:1)营销网络扩建项目(4.16亿元),2)沙发及家具等扩产项目(9836万元),3)家具生产线技改项目(5799.03万元),4)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2976万元),5)家居服务云平台项目(3080.5万元)。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公司销售网络在全国的布局和覆盖面,扩大公司品牌在全国知名度,有效提升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提高公司对国内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2016年国庆期间,超过15个一线、二线城市推出地产调控政策,主要包括限购、信贷收紧等,房地产销售明年亦或受到影响。但是政策对于中高档家具生产企业的影响有限,中高档家具主要满足的是居住的刚性需求。中高档家具企业受益的是房地产的刚性需求以及中国中产阶级阶层的崛起,并且在家具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过程中,通过品牌效应有望带来市场份额的提升。随着未来募投项目投产以及渠道在全国范围有效铺开,公司可以实现未来三年的稳健增长。基于此,预计公司2016-2018年摊薄后EPS分别为0.38/0.41/0.43元,考虑同行业可比公司2017年PE平均约34倍,给予2017年估值34倍,对应目标价13.94元。
宜华生活:内销如期发力,华达利顺利并表,大股东持续增持彰显信心
内销发力效果开始显现,外销延续稳增,内生驱动引擎轰鸣。(1)内销业务开始发力:2016上半年,公司内销业务开始逐渐加大投入,大力挖掘市场潜力及进行线上线下多渠道拓展。但是由于6月公司组织为期一个月的“宜华生活,你所想”大型主题营销活动收入确认存在滞后,故2016H1内销增长较为保守(同比7.47%)。第三季度公司内销发力效果开始显现,其中2016Q3单季扣除华达利内销收入同比增长27.76%,拉动2016Q1-3扣除华达利内销收入同比增14.61%,回到二位数增长区间。
此外,公司三季度末预收账款余额同比大增139.61%至1.46亿元,预计主要来源于内销订单,随着公司进一步拓展生活家居业务和销售网络,经销商开拓和门店增长等因素,内销增长引擎有望持续轰鸣。
外销业务稳增延续:外销业务方面公司则保持了上半年稳健增长势头,2016Q3单季扣除华达利实现外销收入8.67亿,同比增13.68%;2016Q1-3扣除华达利实现外销收入24.80亿,同比增11.56%,增速基本和上半年持平。
华达利顺利并表带来业绩增量:公司收购华达利9月份已顺利并表,2015年华达利业绩处于历史底部,仅实现归母净利润-0.1亿元,2016年以来随着牛皮价格下滑带来的成本节约,以及人民币贬值带来的汇兑收益增厚,华达利业绩开始反弹,9月份华达利扣除补偿费用实现净利润2082万,带来业绩增厚。
投资建议:公司第三季度内销增长如期发力,华达利亦顺利实现并表,带动三季度业绩增长良好。后续展望上,持续看好公司横纵并拓战略下Y+生态圈的巨大潜力,以及华达利与公司内外协同作用下的业绩增长,“宜华木业”改名“宜华生活”,生活新内涵空间亦打开。
2016年假设公司扣除华达利公司全年净利润为7亿,同比增长15%,华达利并表贡献净利润0.67亿,预计公司2016-201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7、10.15亿,对应14.83亿的股本,EPS分别为0.52、0.68元,对应PE为22、16倍,目前总市值167亿,股东增持彰显信心。
[责编:he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