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

22岁小伙连看两场电影,耳朵聋了……这些习惯你也有!

  来源:扬州晚报(yangzhouwanbao)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

不少人选择带上家人朋友

一起去看场电影!

而正是因为看电影

扬州一小伙惹来了大麻烦

连续看了两场电影后

他的耳朵突然听不清了

……

  “医生,我的左耳朵怎么听不清了?”昨天是“五一”小长假的最后一天,家住西区的22岁小伙子小齐(化名)连续看了两场电影后,发现左耳朵听力明显下降,赶紧到市一院西区医院求诊。经过听力检查,医生诊断为 突发性耳聋。

  

  连看两场电影,22岁小伙左耳聋了

  22岁的小齐刚参加工作不久,因为性格活泼开朗,除了上班,与同学、朋友的各种聚会不断。“五一”假期期间,一些在外上学、工作的同学都回来了,小齐挨着个和他们聚会。

  

  5月1日吃完晚饭,已经很迟了,有个朋友提议去看通宵两场连放电影,热情的小齐也跟着去了。“两场电影看下来,人非常累,但精神却很亢奋。”谁知第二天,小齐从睡梦中醒来,就感觉听不清家人说话,听不清手机铃声,再仔细观察,发现是左耳不太听得清。

  绘图 沈江江

  “病人是典型的突发性耳聋。”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吴晓霏对病人做过听力检查后表示。

  吴晓霏说:“突发性耳聋一般为单侧耳聋,发病前多无先兆,少数患者则先有轻度感冒、疲劳或情绪激动史。这个病人应该是熬夜之后,供血不足,听神经、前庭神经受损。再加上他长时间接触强烈的外界噪音,损伤了内耳毛细胞,出现了耳聋。

  除了通宵看电影可能诱发突发性耳聋,长时间打电话、戴耳机、打网游也容易引发突发性耳聋!

  女士戴耳机熬夜看剧,突发性耳聋

  

  除此,还有一些原本体质较弱的人,一旦出现过于劳累的情况,就有可能出现听力的下降的情形。

  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共同症状都是突然的耳聋、耳鸣,头晕目眩。那位熬夜看电视剧女士甚至出现了恶心、呕吐,严重得连路都走不了。“这是由于脑缺血、耳朵缺血导致的。”

  类似案例

  男子突发性耳聋,只因接了个长途电话

  右手接电话,哈尔滨市民陈凤鸣持续了十多年。大多数的电话,三两分钟就唠完了,但是入院之前,陈凤鸣接过一个长途电话,唠嗑超过一个小时,结果导致突发性耳聋。

  当地某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曲滨说,长时间用单侧耳朵接电话,是耳朵听力损伤的一个原因。用耳习惯不好,可能诱发耳道发炎、耳廓感染,最后导致听力下降。

  女子2天恶补40集电视剧,突发性耳聋晕倒

  2012年2月6日上午,大连一位40多岁的妇女被家人搀扶到医院急诊室,原来,妇女早晨出门时竟栽倒在门边,家人将她扶起后,发现妇女的耳朵听不见了。

  据了解,这位妇女之前两天三夜几乎没睡觉,一口气把40集电视剧突击看完。2月6日早晨,她起床便称恶心,头晕,开门上班时一头栽倒了。

  经过耳鼻喉科医生刘得龙诊断,这位女士患上了突发性耳聋、眩晕。

  记者调查:突发性耳聋呈现低龄化

  记者了解到,仅收治小齐的这所医院,这几日几乎每天都有三四个患者因为突发性耳聋前来求诊。“与以往多是年岁大的病人不同,近期大多数病人,年龄都不大。”吴晓霏称。

  什么会引发突发性耳聋?

  英国一项科学研究表明,长时间打电话、戴耳机听歌,可导致耳聋提前30年到来。

  1、长时间打电话、戴耳机、看电视等。

  2、无耳病的人也会因受风寒感冒、工作压力大、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影响而出现耳聋。

  3、熬夜或心理压力大导致睡眠不足,是突发性耳聋的诱因。

  提醒:耳鸣是耳聋的征兆

  

  突发性耳聋有最佳治疗期,如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期,治疗的周期就会延长,效果就会打折。对患者来说,治疗得越及时,治愈的可能性越大。

  此外,专家提醒,耳鸣是耳聋的征兆。一般轻型耳鸣患者仅表现为影响睡眠,很多人对其没有足够的重视。然而久鸣必聋,耳鸣是耳聋的先兆,需高度注意。

  如何预防突发性耳聋?

  不要过度劳累,少戴耳机

  吴晓霏表示,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

  一、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感冒,预防病毒感染;

  二,不要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身心愉悦,避免情绪激动,紧张等;

  三、保持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果。

  四、减少烟、酒、咖啡等带来的刺激;

  五、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全身慢性疾病。

  六、少戴耳机。不少年轻人工作、写论文、做作业时有戴耳机听音乐的习惯,最好每听30分钟就让耳朵休息一下。

  

  小朋友不要去影院、卡拉OK厅

  吴晓霏还特别提醒,婴幼儿的听毛细胞非常脆弱,家长尽量不要带他们去电影院、卡拉OK厅等喧嚣的地方。“听毛细胞如果坏死,是不可再生的。或许是你的不经意,对宝宝的伤害已经造成了。”

  一定要重视,注意自己的身体!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