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史实见证

伴灵渡槽 历史见证

新闻频道 > 湛江频道 > 湛江掌故

伴灵渡槽 历史见证

伴灵渡槽柱。陈小宁 摄

雄伟的伴灵渡槽柱。陈小宁 摄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掀起了以粮为纲,兴修水利,大搞农业生产的运动,在雷州半岛的各地村民吃住在山坡上,日以继夜地挖掘水沟,修建灌溉的渡槽,农业生产运动搞得热火朝天,就在那个年代,在雷州半岛挖掘了不少水沟水库,建设了不少渡槽等农业设施。

在雷州市乌石镇房参村的海沟,现在依然迄立着五十多支,每支高矮不一的渡槽柱,像一行威武的哨兵,守卫这一片海沟,40多年了,这就是当时闻名远近的伴灵渡槽。

房参村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伴灵渡槽建设于1972年的下半年,当时是为了从房参村把水引到海沟对面的伴侣村、那灵村、新沟村等村庄灌溉农田而建设,可是到了1973年下半年,由于多种历史原因,不再以集体农业建设为中心之后,渡槽只竖立了渡槽柱,还没有建设渡槽的通水沟就停下来,不再建设了。

据村干部介绍,伴灵渡槽全长500多米,每隔10米就竖立一支渡槽柱,一共竖立了50多条,由于地平面高度不一,渡槽柱的高矮也不一样,最高的达7米,最矮的才只有4米,但整个渡槽通水沟是在一个水平面上的。

雄伟壮观的伴灵渡槽柱成了兴修水利,大搞农业建设时期的历史见证。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何海清]

湛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
    ②  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恶意修改,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湛江新闻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所产生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湛江新闻网联系 。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