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文化育人的思考与探索
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原名“曲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始建于1908年,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以儒家文化为引领,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十年来,学校以“办一所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学校”为目标,承儒雅之风,育少年君子,在开展少年君子教育方面取得一些成绩。现就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为什么提出"君子教育"?
1."君子教育"是落实十八大提出的教育“立德树人”和习近平总书记曲阜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习总书记在曲阜讲话特别提出:“我这次来曲阜就是要发出一个信息: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习总书记曲阜讲话以后,整个社会掀起传统文化热,我们正迈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承担的历史使命。教育如果缺失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引就失去了道德魂,没有了中国心,缺乏了创造力。
2.“君子教育”是焕发孔子教育思想新生机,凸显中国教育特色的有益探索。1988年,诺贝尔奖得奖人汉·诺斯在《巴黎宣言》中发出呼吁:“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吸取智慧。”那么,中国的教育要在21世纪发展下去,该从孔子教育思想中吸取哪些智慧呢?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孔子教育思想中“有教无类”的价值追求、“仁者爱人”的教育情怀、“文质彬彬”的人格理想、“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教学方法、“诲人不倦”的教师风范都蕴藏着无限的教育智慧,是我们基础教育改革亟待开发的教育宝藏。,对于指导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3.“君子教育”是一所百年老校寻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的必然选择。百年附小随着历史风云变迁几经停办,文革中停办后在万里同志关心下于1989年复校,2008年隆重举行百年校庆。附小百年岁月里,有黄炎培“全国小学之冠”的美誉,也有抗战救国等闪亮的红色足迹,也曾有王祝晨等教育名家创造的辉煌。在曲阜儒家地域文化的感染下,“孜孜以求、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附小人的不懈努力。新时代,教育改革突飞猛进,素质教育改革、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一所百年老校获得发展的力量,必须根植传统文化的大地,才能实现新发展、新跨越。
二、如何构建“君子教育”的整体系统?
1.“我是君子”----君子教育目标体系构建。“办一所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学校”,我们目标定位于培养新时代的少年君子,培养具有民族的情怀、文化的根基、国际的视野、公民的能力的新时代的少年君子就是为学生的生命奠基,给学生终生受用的一些东西。
2.“让校园充满亲情”--儒雅学校文化建设。办教育就是办文化,教育要从文化中汲取力量。我们从理念—行动—环境三个层面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在理念上,以“仁爱”为校魂。教育中的关键问题,并不是什么技巧问题,而是爱心问题,让“仁爱”成为师生的共同信念和追求。行动上,通过雅言、雅趣、雅行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环境方面,让整个校园时时充满教育,人人留下足迹,处处散发书香。 这样形成了以仁爱为文化核心,以文质彬彬为修为方式,以书香校园为外在风貌学校文化磁场。
3.“36个君子教育行动”----构建君子教育的活动系统。“承儒雅之风,做少年君子”活动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礼仪教育、人格教育”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载体,以校园、家庭为主阵地,开展“衣冠整洁、文明礼貌、孝亲敬老、诚实守信、刚毅乐观、知荣明耻”六大主题,每个主题设计六个活动,“36个君子行动”构建起六年体系。36个君子教育活动着力培养具有文明习惯、感恩情怀、诚信操守和儒雅品格的新时代少年君子。
4.“让君子课堂充满活力”---学思行课堂构建教学特色。创新人才培养要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我们提出“学思行课堂”这个课题,“学思想课堂”是以学生素养目标为导向,以获得全面的、全体的、主动的和个性的发展为目标,以孔子“因材施教”为准则,以“启发诱导”为基本方法,以“乐学、善思、笃行”为特色的教学活动。把课堂变成兴趣的课堂、习惯的课堂、活动的课堂、思维的课堂、生活的课堂。
5.《走进孔子》涵养少年君子的人文情怀。借助曲阜的地域优势,学校编撰了校本课程读本《走进孔子》。分五个模块:“先哲故事”、“乡土情怀”“少年君子”、“经典诗文”、“六艺才艺”。实施校本课程,一方面我们将“故事、家乡、君子”主题编写校本教材,纳入课时计划,另一方面,我们推行“晨诵、午读、暮省”活动,让经典诵读、阳光阅读和省身日记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拓展了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增强了教学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凸显了办学特色。
6.“三驾马车”助推“君子教育”的整体发展。“教师发展、现代制度、我们一起办教育”成为拉动学校发展的强有力的“三驾马车”。只有儒雅的教师才能培养君子的学生。在教师发展上,要求教师们要敬业、博学、致远。能上课,能写文字,能做报告。开展教师成长的三大行动——读书、博客、论坛。构建现代制度,建立依法治校、科学管理、民主参与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我们一起办教育既是理念更是行动。整合教育资源,构建教育联盟,我们一起办教育凝聚集体智慧,由个体的“我”变成集体的“我们”。
三、“君子教育”是如何推进的?
1.百年校庆奠定发展基础。2008年,学校举办百年校庆,借此机会,学校同年申报省少先队规范化学校、省教学示范校、省规范化学校并全部创验成功。此举为今后开展“君子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两届研讨会构建整体发展框架,形成“君子教育”六大办学系统。2010年和2013年,学校独立承办全省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学校教育研讨会,邀请郭齐家、杨朝明、余建福、潘慧芳、陶继新等知名儒学家、教育家主讲嘉宾,全省600余名校长教研员参会。
3.“孔子教育思想联盟”汇集大家力量,“孔子学堂”项目提供更广阔平台。2013年,学校以济宁地区为主邀集二十多所有共同情怀的学校组建“孔子教育思想联盟”。2015年,学校参加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项目,今年发起组建了“全国中小学孔子学堂联席会”。校际间合作交流增强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扩大了影响。
4.“孔子教育思想与学校发展研究所”引领学校发展方向。2014年,学校成立研究所,研究所的核心任务不是学术研究而是行动研究。研究所以课题为带动,以校刊网站为平台,以研究为手段,以应用为目的的研究思路。
5.开笔礼、志学礼、君子操形成学校特色项目。每年9月28日,学校举办校园祭孔暨新生开笔礼活动。每年6月26日学校举办毕业生志学礼活动。全校师生、新生家长、六年级家长和社区人员、社会贤达参加。开笔礼志学礼为学校礼乐教育提供很好载体,得到家长、社会积极认可。我们现又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为主题训练“君子操”,让体育运动与礼乐教化融为一体。
四、“君子教育”的成效、困惑和愿景
历经十年探索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我是君子”成为师生的普遍共识;师生在文化的熏陶下得到锻炼和成长;学校构建起“君子教育”的整体框架体系。但是,我们还有很多的困惑和不足:如何将孔子的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融合统一,做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统一还有很多的困惑;在办学的过程中,家校融合、教师素养的提升、课程实施、大班额教学组织和管理等问题没有彻底破解;君子教育在深入课程、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等方面还不尽人意。今后工作要打牢“君子教育”的理论基础,完善君子教育的目标体系,初步形成君子教育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基本模型,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经验支持;进一步组建更大范围的孔子教育思想联盟,集中各个学校的精锐力量办大事。
孔子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继承发扬孔子教育思想应用到现代教育中培养现代君子,是一个长期的研究和实践过程,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我们坚信,“办一所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学校”,培养现代社会的“少年君子”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我们的行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