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选秀套路我们更需好音乐
原标题:比起选秀套路我们更需好音乐_fina
刘雨涵
换汤不换药的《中国新歌声》依旧套路满满,但依旧是周五晚上遥控器的首选。倒不是说这档节目的生命力有多强大,而是国人对于音乐节目的渴求实在强大。爱之深责之切,当我们吐槽的时候我们在吐槽些什么?其实归根结底,现在不缺好声音,不缺好导师,不缺好模式,缺的是新鲜的好音乐。
经历了N多波折的“新好声音”终于在上周五晚准时开唱了。大部分观众对于版权大战其实并不关心,节目有没有好选手、好歌曲才是最重要的,但许多人还是在满满的失望中看完了一整期节目,“要不是为了周杰伦我早就……”换了名称、换了椅子、换了舞美,力求突出原创的《中国新歌声》给人的感觉除了套路还是套路。一个半小时的节目,真正用来唱歌的时间也就20多分钟,剩下的就是听导师插科打诨:那英“调戏”学员,汪峰秀恩爱张口不离子怡,哈林基本担当主持,周杰伦只能用“哎哟”化解尴尬。
即使有这么多吐槽,收视数据和音乐下载还是让节目组挺起了腰板,街头也飘起《无处安放》的歌声,而对“好声音”嗤之以鼻的年轻人则在朋友圈里进行了直播刷屏,集结在乐评人耳帝的微博下兴致勃勃地讨论……其实大家也不是盼着看节目,只是想听好歌罢了。
音乐节目一直是观众的刚需,从“超女”“快男”的1.0时代,到《中国好声音》的2.0时代,《我是歌手》算是进入了2.5时代,尽管现在音乐节目花样不断翻新,却一直未能突破3.0。目前“素人+明星”的节目有星素对唱的《我想和你唱》,明星PK的节目有《蒙面歌王》以及演而优则唱的《跨界歌王》等,然而爆款迟迟没有出现。究其原因,能支撑起一档音乐节目的根本不是选手、明星、模式,而是音乐。在音乐产业萧条不堪的当下,音乐节目只能将一二十年前的音乐遗产再三变卖,或者寄希望于把小众音乐唱成大众。没有了好音乐的音乐节目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再怎么在模式上突破也只能是兜兜转转。
现在成名的歌手都在忙着开巡回演唱会,忙着搞IP、拍电影,还在坚持创作的林俊杰、许巍成了凤毛麟角,新生代中的李荣浩、邓紫棋还未形成大的创作气候。音乐人应当先补缴新音乐的欠费再投身综艺,但是似乎我们看不到这种未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