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脱口秀

上海机关党建

首页 >乐学生活

“大妈脱口秀”的启示

2016-05-03
来源:上海老年报 作者:丁元元

  最近,有个每周推送脱口秀视频的微信公众号逐渐火了起来。它既不是“金星秀”,也不是“一周立波秀”,而是一个由老年人主持并专门谈论和老年人相关话题的节目,名叫“北京大妈有话说”。

  作为一个自媒体团队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制作”,“大妈脱口秀”在节目时长、布景效果等方面当然比不上电视台这样的正规军,可但凡看过几期节目的人都觉得,虽然制作不算大手笔,但也做得有板有眼,丝毫没有给人“草台班子”的感觉,实属难能可贵。

  以一个“北京大妈”的视点,以她们的热心和犀利打造一个自媒体节目,这个思路本身非常有趣巧妙,目前来看也较为成功。而这样一档“大妈脱口秀”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其实还有很多。

  一方面,这个节目的主持人不是明星,不是美女,而是位上了岁数的大妈,按理说在当下这个“拼颜值”的时代,是很难一炮打响的。但由于该节目的精准定位——说和老年人相关的事,用老年人独特的视角,讲老年人自己的话——得以一炮打响、成功推广。

  我们不妨看看最近几期节目的主题:“菜价涨得邪性,谁在作怪”、“惠民好政策为什么到基层就走样”、“两会上的老年人去哪儿了”、“北京大妈痛骂《小苹果》,俩大男人唱那么无聊”……从公共政策到日常生活,话题涵盖了老年朋友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还对“养老金”这样涉及到每个老人切身利益甚至是“痛点”的话题进行了连续四期的系列评论,实在可以说是贴近生活“接地气”,自然会引来众多拥趸。

  另一方面,很显然这个节目的主要受众也是老年人群体。我们知道,全国目前都处于快速的“老龄化”进程之中,像上海已经有约1/3的常住人口年过六旬,然而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等公共平台上,涉及老人的内容恐怕怎么也追不上这个群体占总人口的比重。尽管这有合理之处,但值得思考的是,对于公共媒介来说,也应当充分注意到对于老人群体“归属感”的打造。敢于打出“老年”牌,才能坚持说老人的话,为老年人说话。所谓“适老”首先是一种定位思路,其次才是技术层面上对于细节的追求,两者互相结合,让老人觉得有一些东西是“专供”自己的,这对于他们来说会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感受。

  此外,听说制作这个脱口秀节目的幕后团队是一家企业。对于企业,我们不能苛求其以“社会责任”作为第一要务,但是从他们的市场举措中,也可以看出,这家企业能够敏锐地注意到庞大的老人群体,在可能的商业运行上注意到这样一个潜力巨大的用户群,这是格外有眼光的。现在各个领域中关注到老年市场的企业倒是不少,但是不可否认,不少企业是以“忽悠”老人为主要目的。在这个层面上,“北京大妈”脱口秀的幕后团队值得点赞,“大妈”成为“网红”所折射出的社会意义,更值得我们深思。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