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用“设计”观察生活追逐时尚




    李珊珊喜欢用 "时尚+设计+配色"来表现她对生活的思考。


    《我丢了一颗名叫开心的糖》系列中,设计的元素随处可见。


    毕加索曾说,艺术是一种使我们达到真实的假想。如今供职于华侨中学的美术老师李珊珊是一位爱生活爱思考的女孩,在她看来,油画创作就是让艺术与真实相连通的桥梁。

    李珊珊的作品大多是对生活中常出现的元素与现象的反思以及个人主观的提炼,作品以鲜艳的配色与独特的构图呈现出具有新意的画面,期间更是透露着自觉或不自觉所造成的记忆、情绪以及观念,让每个在生活中有类似经历的人赏画而共鸣。

从动漫爱好者起步的油画创作者

    李珊珊的母亲是绘画爱好者,在女儿小时候便经常临摹花仙子等动漫人物哄其开心,这让李珊珊对这类形象美丽的动漫人物陶醉不已,在小学时代便已频频涂鸦课本。初中时代有了绘画老师,李珊珊却对素描和色彩等理论知识不感兴趣,自由随性的个性让她在动漫班里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甚至连培训班老师也甘于免费教授她。2004年,她跟随工作调动的父母来到中山,在开发区濠头中学就读的她赶上了学校的“艺术主打”改革。考上华南师范大学之后,她从美术教育专业转向油画专业,“油画材料干燥较慢,材料厚薄皆可,可塑性强,让艺术创作者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从大二开始,李珊珊开始学习油画的各类技法,直至保送研究生,她仍对油画有着深厚的感情。

追求时尚新颖,让油画与设计融合

    从小对美感兴趣的李珊珊关注时尚,更关注时尚界的各类前沿设计。直至今天,她仍在“油画+设计”的思考中往前迈着步子。

    李珊珊于2009年创作亚麻布系列油画《自剖》,描述的是她刁蛮、纠结、冷静、怪异,同时又在追逐时尚路上不断奋进的五种特征,如今已被广州全程美术馆收购。在该系列油画里,除了自画像表情外,人们还能从李珊珊糅合的配色属性和时尚图案获取信息。比如代表“冷静”的第三幅作品采用大地色为主的配色,色彩跨度小,呈现出稳重而理性的感觉,而代表“时尚”的第五幅作品采用了朋克风格,刚烈的齿轮与熔岩般的网纹等元素既把握住时尚风向标,也展现出极为强烈的色彩跨度和冲击力。

    其实在李珊珊追求新颖的油画创作中,设计的身影屡屡可见,此前在假日广场展出的《我丢了一颗名叫开心的糖》,描绘了一系列表情郁闷却打扮各异的女生形象,通过服装的细节,人们便能设想出多种情景。比如身穿红色吊带衫的长发女孩,辫子用乐高积木和玩具车扎起来,让人联想到家人之间吵架导致心情郁闷,也可能是作业挨了老师批评。“配色在我看来是油画的关键要素,不同配色能更加直观地表现不同感觉。”在李珊珊看来,这些都是她将油画与设计相融合的一次尝试,这种融合不仅让她从油画创作和时尚设计中获得满足感,也让油画更贴人心、更具看点。

从生活中获得灵感借世间万物寄托思考

    任何身边人的故事,都可能成为李珊珊的故事。

    李珊珊一位朋友和恋人异地恋,每天等待恋人打来电话的朋友给了她灵感,绘制出一头法国斗牛犬。李珊珊解释说,法国斗牛犬性格孤傲,等电话时虽然内心幽怨,双爪交叠的形象却透露着无奈和随意的气息,有一种虽然不明说,却又昭然若揭的感觉。

    另一方面,更多常见的物象被李珊珊赋予更丰富的思考定义,它们都与生活中常见的状态和情景息息相关。比如布面油画《如果》描绘了两只牛角相对的犀牛,鼻子却被一条铁链相拴,隐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若靠得太近将冲突频现,脱离太远则两败俱伤;比如布面油画《斗鱼》描绘的是一只照镜子的斗鱼,其生性好斗,虽有美丽的外表但注定孤独,渐渐地自己都不太认识镜子里的自己,用来隐喻孤傲的人的内心无奈;比如油画《蝶葬》,蝴蝶在火花和泡影之中徘徊,它们宁愿在感受里执迷不悟,哪怕下一秒就会粉身碎骨。

    “不少人绘画爱以量取胜,从大量的作品中选择满意的一幅;我却喜欢先花时间观察,在友情、亲情、爱情等方面寻觅故事,并由此产生思考。”李珊珊说。

对话

    记者:你怎么评价自己的油画风格?
    李珊珊:常有人问我的油画属于什么流派,但我发现自己的作品糅合了诸多流派的特征,比如我从心出发绘画类似于表现主义,我的题材多关注女生则类似于女性主义,偶尔出现的幻想类画风又类似于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元素也常在我的作品出现。
    我记得村上隆曾说过,艺术家需要在艺术发展的长河中寻找自己的定位点。我认为这也是我现在正在致力的事情,我需要不断尝试,并从中总结经验。
    记者:你认为通过怎样的努力才能更好地将艺术创作者的思想传递到社会中去?
    李珊珊:我认为涂鸦和插画是两种容易影响社会的艺术载体,涂鸦创作于开放空间,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而插画能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容易影响人们。我认为若能将作品和思想寄托在物化的载体中,比如公共场合或交通工具上,更能传递到社会中。
    另一方面,我认为城市是人们最常接触的元素,艺术创作者理应利用城市的各种细节和不同视角进行艺术创作,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更多内容请点击: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