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我家小两口》:这里有一份当代青年婚姻家庭生活图鉴,等你查收

导读:《我家小两口》是一瓶层次繁复的香水,前调是婚礼上的糖霜和奶油,再闻是家居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最后层层叠叠的滋味翻卷上来,百味杂陈,百感交集。在这里面,每个人似乎都能闻到自己的生活,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怀念的,感触的,憧憬的。

文 | 三秋

“那小子”“那闺女”们带来的热力在这个夏天还未曾散去,湖南卫视的“我家系列”又乘胜追击推出第三弹——《我家小两口》。它和前作一起,从不同侧面回应当代青年的生活选择:单打独斗还是双木成林?如果说“那小子”和“那闺女”是自信地展示出未婚状态下幸福生活的多种方式,那么《我家小两口》则聚焦于另一种可能:家庭生活。

视角的转变直接反映在观察对象的选择上:数量上从个体拓展成了以“家庭”为基数的群体,角色身份上也从单身的(或随时可能单身的)饮食男女变成了共同搭建一个屋檐的家人。有刚刚求婚成功正在甜甜蜜蜜当“连体婴”的向佐和郭碧婷,有本身还是个“宝宝”就奔波在照顾宝宝大道上的若风&戚蓝尹夫妇,有为了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疲于奔命的严屹宽&杜若溪夫妇,三对“小两口”从不同角度揭开了“婚姻”二字背后曲曲折折、四通八达的生活图景:未必真的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也未必毒于蛇蝎猛于虎,它只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却需要两个人通力配合,就像一个筛盅,当两个以上的骰子被笼罩其中,最后生活的点数就是在彼此的旋转,碰撞中决定,可能有三分天定的意外与惊喜,但更有七分靠的是智慧和默契。

两个人一起过日子也是一门学问,需要彼此在共同的领域内摸索钻研,也需要像《我家小两口》这样的“课外辅导书”补课充电。准备好了吗?每周六晚十点,上线查收您的当代青年婚姻家庭生活宝鉴。

三个阶段:

热恋-新婚-老夫老妻,总有不同的风景

《我家小两口》选择的观察样本很有意思,有在爱情与婚姻的交界线上徘徊、像探戈般你来我往试探的,有刚刚“埋葬”了爱情捧着“结晶”还不太适应二人世界向家庭生活转变的,有彼此耗费十年光阴煅烧出婚姻、只有余烬里还能星点瞥见爱情的——从热恋、新婚到老夫老妻,基本囊括了婚姻的每个阶段。将这样的三组嘉宾放在一起,节目究竟想让人们观察什么?

是“婚姻”。

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婚姻是人生水到渠成的一个阶段,在现代生活中,“恐婚”“不婚”正在变成一种普遍现象。《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61.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存在“恐婚”倾向,8%的受访者则坦言这一倾向已经“非常严重”。而去年,民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结婚率自2013年以来再创新低,而今年的结婚人数还可能继续下降。

为什么婚姻已经不是人生规划中的必选项?当我们抗拒婚姻,我们在恐惧什么?

有人说,是钱——没有矿,买车买房供孩子上学都是枉然。但相关数据显示,排在第一位的“婚姻杀手”,不是穷,不是家暴甚至也不是离婚“万金油借口”性格不合,而是“生活琐事”。但凭心而论,婚姻真的不值得期待吗?婚恋情感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热度和收视居高不下本身就是对社会期待做出的回应。

你所恐惧的真是无法战胜的吗?节目从婚姻的三种不同阶段,全景式勾勒了关于婚姻的商榷:

“葵花夫妇”是浓情巧克力:刚刚拖上手的小情侣自带粉红滤镜,这样的两个人被放置在新疆旖旎的风光中,一放放了三集,却让人怎么也看不够。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像哈密瓜一样汁水四溢,弥漫着齁人的甜意,就连生气都是撒糖:你吹走了我的蒲公英,我嗔你一下……柠檬精们一边踹翻狗粮一边大喊甜不怕不怕甜怕不甜。

“电竞夫妇”是搞怪跳跳糖:生命不息,“运动”不止真的是这段婚姻最好的写照,好像从第一集开始,这对夫妇就把“作天作地”发挥到了极致。下雨要接,吵架要哄,婚求了第二遍,婚纱照也要再拍一次,连飞行嘉宾宁静都看不下去,直呼“没必要”。在习惯了这样的蹦蹦跳跳,磕磕绊绊后才突然发现,哦,原来两个人的手一直牵着。

“宽溪夫妇”是乱炖麻辣烫:相爱五年,结婚五年,有个可爱的宝宝肉肉,几乎是现下所有年轻夫妇的缩影,挑选保姆,产后复出,十周年纪念……每个事件都能引起电视机前的年轻妈妈们疯狂点头:“是是是我也碰到过;对对对我老公也是这样”。最后两个人对着麻辣烫,各自举杯,一声“老铁”让人动容,夫妻最后就是手足。

三个阶段,三种状态;没有对错,却都有启发。所有还未开始和身在其中的,都特别希望有一台摄像机记录下婚姻生活中最真实的点点滴滴,对于正在纠结选A选B的人来说,新上线的“小两口”让他们看到了生活另一种可能的真实的模样。对于已经做出选择的人而言,“小两口”也为他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机会,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重新审视一路走来、发掘埋藏在生活琐屑里的小美好。

一字真言:

婚姻的终极命题不是“忍”,是“家”

如果《我家小两口》仅仅停留在对婚恋生活的描摹上,它不可能收获这么多的共鸣。而它之所以能通过别人的生活戳到当下青年人心中的那个点,就是因为节目中的三对“小两口”挖掘到了是婚姻、尤其是幸福婚姻背后的支点。

有人说,两个性格迥异的人携手一生,就要学会相互磨合,就要学会互相迁就,就要忍。鸡毛蒜皮要忍,磕磕绊绊要忍,当忍成了一种本能,两个人就都学会了包容,婚姻也就从欢快的小溪,走过反复无常的大河,走向更深沉,更难起波澜的大海。

表面上看,大多数长久的婚姻可能都是这么“凑合”过来的,但一个人为什么愿意去包容另外一个人的不完美呢?郭碧婷性格慢热,不争不抢,向佐热情开朗,交友广泛,她居然被他捧在手心上,生生暖出了烟火气,为什么?是因为幸运吗?小戚对人可爱大方,偏偏对着若风作天作地,也偏偏若风愿意迁就她,为什么,是因为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吗?严屹宽,天涯四美之一褪去光环走入家长里短也不过是一个情商略低的大直男,杜若溪却愿意像带着另一个孩子一样,为什么?

是因为他们相和彼此成一个“家”。

婚姻之所以是爱情的坟墓,因为它给了爱情一个死心塌地的居所,这个居所叫做“家”。最先点破这一点的是大张伟。他说他结婚的目的是为了“踏实”,因为“全世界有这么大的地方,但是哪都不是家……我觉得外边反正花钱就能去,但是家里不是花钱就能回的地。”《我家小两口》想要探讨的,是当代青年对“家”的理解。

家是什么?

节目刚到第二期,坐在观察室里的向太就向准儿媳郭碧婷发出了“催生函”。荧屏外立刻响起一片“惊恐”的声音:“天呐,催婚完了是催生!都是套路。”但如果一味地沉浸在这样的思绪中就会忽略真正有意思的东西,那就是代际之间对于“家”的不同解读。对于向太这一辈的人来说,血缘和亲缘就是“家”的基石,但年轻人似乎有不同的想法。

对于郭碧婷和向佐来说,家就是牵手。他们尽管表示“听领导安排”,却仍然希望多多享受“未婚夫”和“未婚妻”这样一生一次的甜蜜称呼;对于戚蓝尹和若风来说,家就是配合,该配合你演戏的我积极出演,可能吵吵闹闹,但每一次坚持都是为了十全十美地把仅有的一生给了仅有的一个人;对于杜若溪和严屹宽来说,家就是默契,我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也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更知道我们可以为彼此做些什么。

随着生活的前进,经历的增加,家的味道层次感也逐渐累积:从单一的甜,到酸、苦、辣,再越来越多的元素参与、味道加入,最后就是一锅百味杂陈。可能不是美味,甚至还有点奇怪,但是却让人欲罢不能——因为重要的不是吃什么,而是陪你一起大快朵颐的人,这个时候,双方才完成了身份转变。

“家”的意识决定了“那小子”“那闺女”与“小两口”之间的差别。“那小子”和“那闺女”还奔波在寻觅另一半的路上,即使找到了,还是享受眼下为重,看不到两个人的远方。而“小两口”已经逐渐学会从一个人的生活走入了两个人的生活,在迈向未来的每一步时主动会将另一半甚至是双方爱情结晶纳入计划。这份“成长”是“我家”系列交给观众,也交给自己的答卷。

百味人生:

成婚成家为人父母后,我会是“谁”?

过去,成婚成家为人父母往往就意味着失去自我,成为某某人的丈夫,某某人的太太,某某人的爸爸妈妈。这种恐惧也成了很多人坚持单身的根源,这对当代年轻人来说尤其如此:与其互相磨平棱角,不如各自安好。但《我家小两口》为当代年轻人处理自我与婚姻、家庭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成长和自我,不是二选一,而是相辅相成,相互成就。

向佐和郭碧婷是在自我突破中成长。向佐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个人奋斗史,家境优渥的他没有选择在家族荫蔽下成长为一个乖乖仔,而是选择为了梦想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想当演员,哪怕父母不赞同,哪怕已经25岁“高龄”,他也能狠下心来拉筋习武,一个一个“求”来角色,拍戏拼得遍体鳞伤……这样一个敢拼的年轻人,牵上另一个人的手之后,也有能力带她走出自我设置的藩篱。而在认识向佐之前,郭碧婷可能想不到,轻微“社恐”的自己有一天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和一个陌生人熟悉起来——不是郭碧婷不见了,而是她被伴侣带着跨出了舒适区。

若风和小戚是在成长过程中完善自我。他们似乎什么状况都还没弄清就被推到了夫妻、父母的位置上,被压在肩上的责任推着往前走的两个人,跌跌撞撞,状况百出,不仅带孩子看病时的手足无措,手忙脚乱,彼此家庭生活中的相处模式似乎也还处在磨合之中,第一集中两个人就因为一点小事冷战了半天,第四集中两人又再次为了装修产生了分歧。有观众认为小戚太作,有人埋怨若风太直男,但小戚已经意识到自己不能一直被笼罩在童年阴影之下,若风也越来越会理解小戚需要的“存在感”,主动安排专属于两人的婚礼。他们都不完美,但愿意为了对方追求完美。两个人磕磕绊绊跨过可怕的产后抑郁,闯过生活的一地鸡毛,回头一看好像跟过去的自己不太一样了——不是谁消失了,而是一方被安抚了恐惧和不安,一方更会体谅。

而对严屹宽和杜若溪来说,现阶段的成长就是找回自我。杜若溪婚后为了家庭淡出娱乐圈,但她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然而复出的艰辛不只来自于外,更来自于内:丈夫“甩手掌柜”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需要理解和包容;婆婆与保姆之间难以产生信任,需要安抚和调解……杜若溪一直表现得强势控场,但也在丈夫说“孩子不能没有你”的时候,无奈又有点焦躁地回应“我不能没有自己啊。”她不是为了谁而活,她渴望重新站在舞台上,找回自我——杜若溪一直在,孩子和工作她总有智慧找到平衡的办法,一边负重,一边前行。而严屹宽,对于妻子的重视和体谅,或许还要向过去的自己身上找一找。

如果说婚姻最终指向是家庭,那家庭最终的落点就是生活——或者说,家庭本就是生活的一个选择;而生活,如米兰·昆德拉所言,就是一种永恒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努力不迷失方向,努力在原位中坚持存在。在家庭生活中,男性和女性是一个合作关系,没有谁必须为对方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只要双方在感情、行动和心理上达到了平衡,就都是好的关系。这是《我家小两口》为我们展现的,是当代青年的家庭生活图景:一边相扶相持,一边成为更好的自己。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