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写扬剧,首先要对扬州有深厚情感

  记者:如今,在扬州戏剧曲艺界有这样一种现状,就是不缺好演员,只缺好本子,您怎么看待?

  刘鹏春:我觉得这不仅是扬州的困惑,也是整个戏剧界的困惑,尤其是缺乏好的剧作家。戏剧界曾经有一个误区,就是“剧本剧本一句之本”,现在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注重唱调和舞台的呈现,对编剧人才不是很重视。

  要培养一个剧作家谈何容易?比如说,很多人认为剧作家可以通用,写戏剧也可以写扬剧,但是从本质上讲不是这么容易。要写扬剧,首先要对扬州这方水土有深刻地了解,要有情感,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骨子里有的东西,他对事情处理的方法、对情感的表达注定了他能不能写出本土的东西。要创作出好的地方戏剧,离不开对这一方水土的深刻理解,离不开对家园故土的深厚情感,其次,才能谈到创作技巧、文本写作。

  此外,必须承认,在各类文学艺术创作群体中,戏曲作家地位不高,而且待遇很低,跟写小说、电视剧、电影的作家不可同日而语,有时为了更好的生活,好多作家选择改行。

  记者:您退休之后,为何依然笔耕不辍?

  刘鹏春:我现在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还是要坚持写点东西,写点让自己和别人都感到快乐的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都会遇到人生共同的难题:老了,思维迟钝了等。我只告诉我自己要保持心态的年轻,不相信衰老能够把我打垮。我有三大法宝抵抗衰老:第一,好奇心。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第二,想象力。无尽的想象力;第三,快乐感。有快乐的感觉。我会玩电脑,会用微信,经常和年轻人交流,包括读他们写的文章。听听他们在想什么,看看他们在写什么文章,我觉得各有各的长处,我要吸取。

  对待网络上的时髦流行语,我可以说不光是接受,而且感到很欢喜。像“喜大普奔”“人艰不拆”等这些新词的出现,我就很佩服网友的想象力。我认为创作是无止境的,我鼓励大家特别是年轻人发散思维、天马行空。

  记者:如今从事写作的人越来越多,您对年轻一代有什么建议?

  刘鹏春:谈到写作,我一直坚持这样的的观点,即写作其实是一种天赋的驱使,是兴趣的引导,最后走上作家道路,都是靠着一种不可自拔的痴迷。我始终认为,每个人对自己人生道路的设计和选择都是注定了的,我从小对写作就很喜欢,没有理由的喜欢。

  如今,我也经常会遇到一些年轻人想要走创作这条道路,他们跑来让我给他们指点指点,我不会无原则地鼓励年轻人去搞创作,我更看重这个人身上有没有搞创作的悟性和才气。这两点太重要了,不管你写的故事完不完整,哪怕有几处病句也无所谓,但是你得让我看出你的才华在哪,让我看到你才华的光辉,哪怕是一星半点,我会很兴奋,我要的就是这个感觉。

  记者:您认为地方戏剧要走出地方,在全国有影响,靠什么?

  刘鹏春:想要作品有全国影响,首先在选材上,必须做到既是本土的又是有广泛认知价值的,将来在舞台呈现出来的时候又是能符合天南海北审美需求的。对演员的要求是,他们的表演能够体现当代一流水平。音乐创作上要充满艺术张力。我曾说过一句话:作家艺术家要有眼界,不要把自家的屋檐当成天际线。而从另一个角度说,你的水平线,既能接近天际线,又让人触摸到屋檐,那就是走得远的大作品了。

  记者:对扬州繁荣戏剧创作,尤其是扬剧,有什么建议和展望?

  刘鹏春:首先要知道扬剧的长处是什么。走人文路线可以提高扬剧的文化含量,但扬剧的艺术特长还是世俗人物的描绘。然而世俗生活的展现,这种地气不是书本可以提供的,需要热爱生活,熟悉生活,提炼生活,诗化生活,让生活在午台上妙趣横生。其次,纵然需要戏剧高台教化,也要有温度和柔软度,就像在家教育儿子都不灵验的台词,就不要放在舞台上教育观众。

  当然,我认为,扬剧目前的队伍,精英,影响和士气都是最好的年代。如果有能在全国产生影响的剧目,前景不可限量。祝福扬剧。

(责任编辑: HN666)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