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新闻网
稿件来源: 学生工作部(处) | 作者:徐志伟 | 摄影:王梦飞 | 编辑:亦枫 | 访问量:392
5月27日下午,学校组织成立的“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团”做客第二期“爱国学堂”。退休教师代表、原信息学院博士生导师张素珍教授,优秀校友代表、现担任崇明县联益村党支部书记的王宗文校友,以及在校优秀学生代表、曾经驻藏戍边的退伍士兵刘佳玮同学,作为本次宣讲团成员与在场100余名学生分享了自身成才报国经历及对爱国的理解和认识。
为大力宣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挥全员育人功能,学工部精心筹备,组织成立“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团”。宣讲团邀请学校教师、优秀校友及优秀学生代表,通过报告、访谈等形式讲述华理人在成长成才、矢志报国过程中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树立“砥砺青春、成才报国”的爱国信念。
在访谈中,3位嘉宾从自身学习及工作经历入手,用鲜活感人、振奋人心的事例为在座大学生带来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张素贞从改革开放初期留学深造的经历谈起,讲述了出国期间克服不能照顾幼子的困难以及进修过程中遇到的重重挑战。她说:“虽然困难很多,但国家、学校的培养以及家人的支持给予自己极大的精神力量”。为了多学知识,苦练本领,她牺牲了大量休息时间,最终学成归国,在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中承担重要工作,为祖国和学校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008年毕业于我校社会学院的王宗文讲述了在崇明县担任大学生村官的心路历程。从最初的懵懂困惑到现在的得心应手,他经历了从一位初出校门的大学生转变为带领村民致富、成为“中国十大最美村官”的华美蜕变。王宗文用质朴的语言和鲜活的示例告诉在场同学,帮助百姓幸福安康是自己的职责所在,再苦再累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获得“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大学生年度人物”的刘佳玮是学校入伍学生的优秀代表。作为上海市近十年来首批进西藏服役的边防战士,服役期间,他克服了恶劣的自然条件,积极发挥自身特长,多次荣获部队嘉奖并被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亲切接见。刘佳玮用自身进藏当兵的经历生动说明大学生青年从军报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经历与财富,并鼓励同学们进入军队这所大学校继续深造,用热血青春报效祖国。
张素贞教授、王宗文校友、刘佳玮同学分享成才报国经历
3位嘉宾拼搏进取、矢志报国的人生经历激励鼓舞了在场所有人,引起了广大同学的共鸣。材料学院2015级学生叶佶恺谈到:“三位嘉宾的讲述告诉我们,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国争光,为人类造福,应当珍惜当下每一个学习机会,铭记‘爱国,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努力,用实际行动砥砺青春,成才报国。”机动学院2015级学生王鹏说到:“以前在我的认知里,爱国就意味着为国家干些轰轰烈烈的大事,自己永远不可能做到。通过3位嘉宾的讲述,我知道了爱国就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谓爱国就是要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活在当下,做在当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样我们才能问心无愧,对得起自己的祖国。”
据悉,学校将邀请更多的师生、校友加入宣讲团,走进课堂,讲述华理人爱国荣校的典型事迹。
发布日期:2016年06月02日18时00分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