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如何为丝路沿线国家城市合作创造共赢局面?
【亚太日报记者朱艺】2015年9月11日,在联合国多边合作框架下,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以下简称”城市联盟“)在北京正式成立。联盟以“支援国内外相关城市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加强互联互通,推进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构想,高度回应“一带一路”的国家倡议,也进一步扩大了海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和城市的利益契合点。在首届“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城市论坛”召开前夕,城市联盟秘书长赵永利接受亚太日报专访。他表示,城市联盟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找到新的举措及发展途径,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将起到示范作用。
自2013年9月中国领导人向有关国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以来,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通过与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以及泉州、福州、厦门、漳州等有关机构和城市联络沟通,在多年参与丝绸之路区域合作的经验基础上,形成了设立“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项目”的构想。
作为“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赵永利表示,“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的出现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扩展和补充。他认为,目前“一带一路”建设主要在国与国之间的层面进行,然而,发展中国家之间较大的差异以及各国政治因素的影响,使互相间的交流合作节奏放缓。因此,以城市合作共赢为突破口,开展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将更为便利,从而更快的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产生积极的效果。
赵永利说,城市联盟希望通过联合国的项目优势,建立起“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合作的平台,秉承共商、共建、共用原则,将城市之间的资源进行整合与对接,让中国的优秀的企业和产品走出去,也将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引进来。
城市联盟目前有十个创始成员城市,包括土耳其安塔利亚市、伊朗加兹温市、蒙古乌兰巴托市、赛普勒斯特罗多斯地区以及中国的泉州、福州、景德镇、连云港、郑州、肇庆。
城市联盟作为一个跨机构、跨区域的联盟合作机构,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创新。城市联盟正积极进行成员间合作方式的探索,“5月举办的城市论坛,我们利用半天的会期开设多个分论坛,让城市以及感兴趣的企业与联合国系统的官员进行项目洽谈,”赵永利说,“一方面介绍我们城市发展的经验,吸引国际机构的投资意向,一方面国内和国外有共同需求的城市可相互进行对接。通过类似的活动,我们可以衍生出具体的项目,从而将合作落到实处。”
在谈及城市联盟面临的实际困难时,赵永利表示,目前遇到的困难主要还是在发展成员上,尤其是国外的成员。“中东地区局势不稳定,城市的领导也一直在更换,政策没有连贯性,就很难谈合作;另外,日本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以及中亚一带与欧洲的经贸联系较为紧密,因此这些地区的城市对联盟还是处于观望状态。”但他相信凭借城市联盟提供的优质服务和有效资源,未来将会吸引这些城市主动加入。
据了解,城市联盟计画吸引40个“一带一路”沿线的城市,并且在将来会设立比较严谨的准入和准出制度。在未来,将会成为一个类似联合国的契约型的组织,通过签署章程的形式进行法律约束。
赵永利最后强调,相信随着加入城市联盟的国内外城市越来越多,城市联盟将会建立起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一带一路”建设找到新发展路径。今后城市联盟的发展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将会起到一个推动带头和示范作用,它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城市间的多方合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