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

中小学12年,要上1680节体育课

深圳学生体质下降得到有效遏止,合格率达90%,近半中考生体育满分,深圳市教育局要求 中小学12年,要上1680节体育课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6年05月26日        版次:SA06    作者:夏文格

    刘晋老师正在上特色体育课。

    在深圳大学城桃苑实验学校,前来支教的裴玲云老师用自己提炼的自主·协同教学模式开展体育课教学。

    近日,国家再次针对学校体育工作发文,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让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

    事实上,教育部强调的内容,在深圳已实施多年。那么,效果如何?南都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教育部门通过“飞行检查”把脉学校体育教学,目前,深圳不少中小学形成了各自的体育特色,尤其是丰富的校本课程,给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了更多选择。深圳市教育局昨日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中考体育学生满分率达到48 .45%,全市学生体质平均合格率达90 %,反映学生体质健康的关键性指标有所提升。

    强化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大好

    5月12日,在荔园外国语学校西校区,深圳市教育科学院体育教研员刘晋和福田区体育教研员一起,用小学二年级的形体课,展示如何做到大密度、大强度训练,让孩子出汗、心跳加速。

    “现在全国八九成的体育课,在40分钟的课堂上,练习密度只有7%-8%.一节课学生运动时间不足4分钟,剩下的时间在干什么?整队,排队等待。”刘晋说,运动要达到一定的强度、一定的时间才有效。

    2014年底,深圳出台《深圳市中小学体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 2017年)》(下称《计划》),要求中小学每节体育课必须安排5- 8分钟身体素质练习内容,体育课的练习密度达到50%以上。近3年来,深圳市教育局在宝安、罗湖、福田、宝安、龙岗、大鹏新区的一些学校,推广大密度大运动量体育课,希望将体育课练习密度提升到70-80%.虽然有一些学校的练习密度还不足20%,但很多学校都有明显提高。

    深圳市教育局通过“飞行检查”发现,强化体育课堂教学,使得全市600多所中小学近120万名学生体质逐年得到提升。

    教育局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

    如何提高课堂质效?深圳市教育局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小学每周4课时,初、高中每周3课时。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按一个学年40周计算,从小学到高中毕业,12年下来,一个学生要上1680节体育课。

    同时,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有条件的学校要从“一校一品”向“一校多品”方向发展,注重运动兴趣和技能培养,使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高中实行选项教学,保证学生修满学分,即使是高三,也必须坚持开展正常体育教学。

    南都记者了解到,深圳各个学校都在确保落实“校园体育一小时”,丰富的体育社团、体育节、运动会等,成为学生最喜爱参与的活动之一。在此基础上,各个学校还会结合因地制宜开设体育项目,形成本校特色。南澳中心小学在一年级开设了网球课、形体课,二年级开设了跆拳道、国际象棋,三年级开设了校园高尔夫,在四至六年级实行走课制,学生可选修高尔夫等课程;育才教育集团第一小学推行的足球校本课,采取分项教学法,培养出了多名足球小明星。

    “双保险”解除后顾之忧

    学校里体育项目多了,学生一旦出现意外,该怎么办?

    深圳从2010年起,在学校及学生保险运行机制和赔付模式上进行突破和创新,实行校方责任保险和学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捆绑的“双保险”。前者是“有责则赔”,较好地解决了大部分学生校园伤害事故的赔偿问题,后者是“有险则赔”,解决学生意外伤害事故问题。

    深圳市教育发展基金会2012年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双保险”运作不但将学校内外安全风险做到了最大程度的转移,同时也有力地缓解了学校及学生家长的经济压力,为学校开展体育工作提供了一颗定心丸。

    此外,市教育局还要求学校完善配套安全保护措施,探索购买“校园体育一小时”专项保险或设立深圳市校园体育活动风险防范保障基金。

    体育教师也需“升级”

    为了保证体育课和课外活动顺利开展,深圳按照小学每3-4个班,初、高中每4- 5个班配备一名体育教师的标准,配齐配强体育老师。

    深圳不缺体育教师,且注重通过全员培训、训练,从此来提升体育教师素质能力。定期举办体育教师交流,成立以骨干教师为主的体育教学科研、训练竞赛、群体活动等专业委员会,提高学校体育工作专业化水平。

    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体育老师、深圳市体育学科兼职教研员裴玲云总结出了“自主。协同”教学模式,上课时,一个班级分成6-8个学习小组,每组选一个行政小组长管纪律;还选出这节课的学习小组长,做老师的教学小助手,帮其他同学提高。

    “一节课下来,学生一直是主角。老师轻松了,就有心思去关注更多细节。”裴玲云说。

    防范体育课“变味”

    为克服体育课应试倾向,深圳对体育中考考试办法进行了改革,强化过程性考核和评价,将学生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情况按一定比例纳入中考体育总分。考试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设置学生喜爱且有利于养成终身锻炼习惯的项目,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扩大选考范围,将中长跑列入必考科目。

    而且,深圳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体育特长作为身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纳入综合素养阳光评价体系,记入学生成长电子档案。

    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和抽查由第三方机构进行,保证监测真实、可靠。从去年6月起,深圳市教育局还开展随机“飞行检查”,即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做准备的方式,检查学校体育工作。不能保证学生“校园体育一小时”的、未按国家规定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未按要求开展《标准》测试并如实上报数据的学校,其教学工作评估、评优评先将被“一票否决”,校长也将被行政问责。

    深圳市教育局昨日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在刚刚结束的今年的体育中考里,深圳有30593名考生获得满分,满分率达到48.45%,比2015年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90分以上考生占总人数的7 2 %,比2015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教育部反馈的深圳中小学生测试结果表明,深圳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止。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平均合格率达到了90%,学生体质健康的关键性指标有所提升。

    观察

    学生不爱上体育课因单调?

    采访中,一名深圳的初三学生提到,平时体育课项目比较单调,初中三年基本上都是围绕中考内容学的,她的羽毛球还是跟同学学的。几年下来,学会的运动就是跑步了。体育设施的短缺和体育场馆的低利用率,同样制约着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其实,深圳在这几个问题上,都有着先行的探索。例如去年起,学校试点“四点半活动”,通过社会购买社会服务、聘请专业团队或个人等方式,在每天放学时段开展约1个小时的课程活动。而针对校园体育场馆开放问题,深圳2002年就出台了《深圳市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管理规定》。而2015年1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全民健身条例》正式实施,深圳目前已有331所公办中小学的体育场馆向市民开放,包括篮球场、田径场、羽毛球场、排球场等。而且,市、区两级财政每年会给予开放体育场馆的学校专项补贴,2015年给每所学校补贴10万元,2016年每所学校将补贴20万元。

    采写:南都记者夏文格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