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南“三月三”,你都了解多少?
海南本土节日“三月三”将于4月18日举行。关于“三月三”,你都了解多少呢?
“三月三” 又称爱情节、谈爱日,黎语称"孚念孚"。其之于海南,意义重大!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亦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历史传说,你造吗?
"三月三"历史悠久,宋代史籍中就有与"三月三"相关的记载。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云:"春则秋千会,邻峒男女装束来游,携手并肩,互歌互答,名曰作剧。"
*说法一
上古洪水时期,聚居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灾,人畜死亡,只剩下一对叫天妃和南音的兄妹。兄妹二人长大成人以后,决定分头寻找伴侣,相约每年三月三再回到燕窝岭下相会。结果几年过去两人无功而返。
妹妹见找不到别人,就忍痛用竹签将自己的脸刺上花纹,又用植物染上了颜色,不让哥哥认出自己,以结夫妻,从而使种族得以延续。
于是,在一年的三月三日,他们就在燕窝岭下结为夫妻,他们在燕窝岭上纺纱织布,生儿育女,开荒种田,挖塘养鱼,为黎族人民繁衍了后代。这也是黎族"三月三"节和纹面来历的传说。
*说法二
相传在很久以前,石洞有一只作恶多端的乌鸦精,使黎民百姓不得安居乐业。一天乌鸦精抓到了美丽的黎族少女俄娘,这年三月三,俄娘的心上人阿贵带尖刀弓箭上山救俄娘,被乌鸦精害死。
俄娘闻讯悲痛万分,终于趁乌鸦精熟睡之机杀死了它,为阿贵报了仇,为黎族百姓除了大害。俄娘终生未嫁,每年农历三月三这一天她都会到俄贤洞唱她和阿贵恋爱时的情歌。后来,黎族人民为了纪念她,把这山洞取名为俄娘洞(昌江)。
*说法三
据说三月三是为了纪念黎族的远古祖先"黎母"诞生、庆祝黎族人民幸福吉祥、繁衍昌盛而举行的节日。
❤三月三有哪些习俗?
每年三月三节,海南黎族各聚居区都要举行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庆祝活动,有赛歌会、簧火晚会、彩车比赛、花灯展览、民族传统体育比赛、男女青年对歌、民族歌舞表演及经贸活动等。
如今黎族三月三节成了丰富旅游产品、传播民族文化、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盛会,每年都吸引数万国内外游客。
❤三月三这天该吃什么?
鱼茶
黎人大多嗜酸,擅于采集各种天然食材制成“酸菜”,而且并不局限于野菜、水果,甚至连鱼类、肉类也能做成酸菜。
“鱼茶”便是黎家人最喜欢用来款待客人的招牌菜肴,同时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风味小吃。米饭和鱼块掺在一块看似普通,然而经过腌制发酵后却产生了奇妙的味道,初入口时会觉得酸怪难以接受,但就像臭豆腐和怪味豆一样,鱼茶闻时虽臭,却越吃越甘美鲜香,仿佛上瘾一般根本停不下来。
竹筒饭
竹筒饭是海南黎族传统美食,通常是黎家人出远门、上山打猎或招待客人时才制作。
用山兰稻打出的“香米”或上等的糯米配以肉类为原料,放进新鲜的粉竹或山竹锯成的竹筒中,加适量的水,再用香蕉叶将竹筒口堵严,炭火中绿竹渐焦,米香、肉香和竹香混杂着飘散开来,令人垂涎欲滴,“一家香饭熟,百户闻竹香”便是对黎家竹筒饭最贴切的赞誉。
烤全牛
黎族人以牛和铜锣作为财富象征,拥有得越多就代表着社会地位越高。所以,“烤全牛”一般只有在重大祭祀活动中才会出现,如果您有幸碰上,一定不要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用秘制腌料腌制过后的肥嫩牛肉经过几个小时的均匀炙烤,再配上一点点蘸料,外酥里嫩,焦香鲜美,绝对能排上最令人难忘的美味TOP10。
苗家三色饭
三色饭是海南中部山区苗族人民的特色小吃,一般是在农历“三月三”期间制作和食用,是苗族人民用来招待客人和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性食品。
苗家三色饭有红、黄、黑三色,分别取色于新鲜植物红蓝藤、黄姜和三角枫汁液。饭团入口甘香甜滑、形态美观,是开胃去火的清凉食品,极具苗族风味。
山兰米酒
山兰酒用黎话称为“biang”,黎族同胞依山傍水而居,酒采用所居山区的山兰稻谷酿制。
制作时,将山兰米蒸熟揉散成粒,再用黎山特定植物和米粉制成的“球饼”碾至粉状掺入其中,装进坛里酿制。逢重大节日或是迎接宾客,热情的黎家人便取出来与客人一齐痛饮。
山兰酒根据存放的时间长短味道而不同,刚酿好的酒存放十天左右时是甜的,入口醇香、甜中微辣、辣而不燥,可滋补养身、去湿防病,尤其适合女性饮用。
鹧鸪茶
鹧鸪茶可能是海南当地最接近自然的茶叶了。早在十五六世纪的明代,琼岛中部五指山脚下黎苗人民世代居住的广阔地区,山高林密、人烟稀少。
一踏进这块土地,首先就听到鹧鸪鸟的啼叫声,此起彼伏,人们就把这广阔的地区叫作“鹧鸪啼峒”,把当地黎、苗族人民上山采摘用来制茶的树叶叫做鹧鸪茶。
鹧鸪茶药香浓郁,冲泡后汤色清亮,饮之口感甘甜、余味无穷,具有清热解毒、消食利胆等功效,是理想的解油腻、助消化保健饮品。
❤海南哪些市县有三月三
陵水,白沙, 五指山,三亚,琼中,乐东,保亭
“三月三”,是来自黎苗族啊哥啊妹的热情邀约,美食美景定不负远道而来的你!
那么这个“三月三”(4月18日),带上你的小伙伴,来场民俗风情之旅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