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评论】聚焦发展与公平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推动教育的改革发展。全省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战略部署,以新的教育发展理念为统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聚焦发展与公平,打出综合改革“组合拳”,为吉林教育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形成了具有吉林特色的教育工作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推动教育的改革发展。全省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战略部署,以新的教育发展理念为统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聚焦发展与公平,打出综合改革“组合拳”,为吉林教育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形成了具有吉林特色的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顺应群众新的期待,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4年,吉林省颁布实施《吉林省学前教育条例》,将推进学前教育发展步入法治化轨道。启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促进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为抓手,扩大优质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建设,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753所,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所公办幼儿园。吉林省政府连续两年把奖补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列入全省民生实事,对优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实施奖补,同时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督管理,加快提高民办园办园质量和办园水平。

吉林省坚持把义务教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加快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必要基础,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加大省级统筹和指导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协调各级联动,积极推进义务教育要素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7年7月,吉林省所辖的60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提前实现了达标比例100%的工作目标,名列中西部省份第一。

二、围绕经济转型升级,优化布局和结构,推动职业教育新发展

2014年,吉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吉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结构布局合理、办学特点鲜明、体制机制富有活力的吉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结构调整上加大力度,做好“加减法”。一方面,优化调减中职学校数量,解决中职学校布点多、规模小、条件差、浪费多等问题,中职学校数量由2013年的420多所调减至目前的260多所(计划到“十三五”末期调整至150所)。另一方面,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加大职教园区和职教集团建设力度,加快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已建成长春、吉林、辽源等地3个职教园区,建成职教集团42个,力争“十三五”期间每个市(州)建成一个特色职教园区。

加快职业教育改革步伐,开展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相贯通的衔接试点,搭建学生多样化选择和多路径成才的“立交桥”。推动省属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引导转型高校根据所服务区域、行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把办学真正转到服务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上来。

经过几年的努力,职业教育竞争力和吸引力显著增强,在全省中考生源下降的情况下,职业院校招生不降反升。2014年以来,中职招生数量增加8%;高职院校在校生数增加18%。

三、服务创新驱动战略,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

2013年,吉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意见》,启动实施高教强省战略。今年8月,省政府印发《吉林省统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双一流”建设,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目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8.5%,在全国较早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把培育高端人才放在重要位置,实施了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全省高校国家级高端人才由2013年的124人增加到2016年底的197人。实施了“长白山学者”计划和“长白山技能名师”计划,遴选聘任省级学者和名师412人,高层次人才聚集效应逐步显现。

通过服务高校人才发展和科研与成果转化平台建设,重点打造和培育15个高端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其中培育平台已有5个以上达到了国家级平台建设水平。推进校所、校企深入合作,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与省内6个高水平科研院所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会同长春光机所成立“吉林省工程师培训教育联盟”。设立了“吉林省高校产学研引导基金”,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基金规模已超过2.5亿元,力争5年内基金总规模达到10亿元。以基金的模式带动产学研融合,有效促进了高校科技成果在域内落地转化,高校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近5年来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1111个、授权专利5162个。

四、盯住社会关注热点,实行阳光考试招生,让教育招生考试经得起公平的检验

吉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制定并公布《吉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落实相关配套文件。确立平安考试目标,完善考风考纪综合治理体系,在全国率先实行高考“无声入场”,同时实施“零点录”措施,努力打造公正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良好考试招生环境。我省高考招生录取工作已连续3年“零投诉”。深入实施“阳光入学”,坚持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科学划定学区范围,主动公开学校招生计划、招生办法、招生结果。全面取消高中择校生,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75%以上分配到初中并加大对农村初中、薄弱初中倾斜分配力度,实现指标到校。实行“阳光分班”政策,利用分班管理软件,对入学新生进行随机分班,确保公平、公开。

五、回应各方关切,高度重视学生健康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吉林省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全省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意见》,落实学校体育工作和增强学生体质10项保证措施,强力推进阳光一小时体育活动,推广体育家庭作业经验,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实行严格监测、督导评估和问责,并将体育成绩进入中考成绩。几年来,全省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高,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吉林省推行政府购买校车服务模式,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校车服务全覆盖。通过建立安全管理监控平台,全省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及公办幼儿园全部建立了校园警务室,实现“一键式”报警,强化了校园安全信息化控制。通过打造安全防控体系,推动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学生及家长有了十足的安全感。

贴近民生办教育,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为破解中小学放学后、家长下班前孩子难接、无人看管,令学生家长十分头疼的这个“老大难”问题,今年上半年,吉林省在长春市实施了“蓓蕾计划”试点,为中小学生实行课后免费托管服务,主要通过免费托管、自愿参加、集中看护、社会参与等措施来实现。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后,将在全市城区小学全面实施。下一步,计划在全省逐步推广。这一举措,既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又丰富了中小学生课后生活,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经过几年的努力,吉林省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教育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面向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教育综合改革力度,积极推进吉林省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建设幸福美好吉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吉林省政协副主席、教育厅厅长 张伯军)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