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合肥四十二中:“民生为本”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

  近年来,合肥四十二中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办学理念,积极借助“第二课堂”、“法制教育”、 “多元评价”等平台,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公共文体场馆开放:为周边社区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合肥市四十二中学始建于1906年,是一所百年名校。作为合肥市三所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小学之一,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革命传统。

  学校先后被评为安徽省“首批示范初中”,“全国十所义务教育布局调整示范初中”、“合肥市特色学校”等荣誉。学校秉承“启智、明德、传承、创新”的校训,坚持“爱党爱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敢为人先、顽强拼搏、团结友爱、谦虚诚信、全面发展”八大传统。践行着教学质量、素质教育并举的理念。

  庐阳区积极实施校园场地对外开放工作,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设施的社会效益,促进学校和社区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发展。

  合肥42中中铁校区在体育设施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上,将开放时间定为寒暑假、法定节假日、双休日(上午8:00~11:00下午15:00~18:00),同时加强制度管理、人员值班、社区联系,尽可能地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安全的体育设施、体育场地和优质的服务。在确保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秩序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更好的利用学校的体育设施为社区居民服务。

  学校与社居委联合,简化入校锻炼的手续,社区居民只要持有效身份证件前往社居委经审核后,就可轻松办理一张来校健身的运动健身卡,卡片正面有持卡人的照片、姓名和地址,卡片背面则详细列出了锻炼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

  近年来,庐阳区教体局完善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长效管理机制和安全保障预案,及时做好体育设施维护保养、绿化管理、校园保洁、场地维护、安全保卫等工作。

  教育不仅仅是分数:智育体育助推“民生为本”

  教育事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如何将教育做到“精准”,在体育和智育上取得不俗成绩,合肥四十二中做了不少“功课”。

  为让学生在素质拓展中亲近自然,体验快乐,开阔眼界,在实践中成长。每年合肥42中学组织七年级学生游学植物园,此外,四十二中每年清明节前夕组织八年级的同学徒步前往大蜀山烈士陵园进行缅怀先烈的社会实践活动,“徒步前往锻炼了学生意志,回程则乘坐大巴,保障了学生的出行安全。”

  每周二下午,合肥四十二中开设的“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共设有18个课程,涉及文学沙龙、合唱、乐器、书法、摄影、绘画、电脑机器人、网页制作、小小科学家、围棋天地、英语沙龙、模拟法庭、快乐读吧、篮球、礼仪交际、模拟联合国、小小主持人、激扬辩论、女子韵律操、快乐吧,涉及体育、棋类、球类、音乐、数学、心理健康等多个领域。600余名七年级学生可根据自身爱好,进行选修。

  在2014年度合肥市机器人比赛中,四十二中校获9个一等奖;在安徽省机器人比赛中该校获vex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两项冠军;在全国机器人比赛中该校获vex机器人冠军,人形机器人二等奖;在vex机器人中国区选拔赛中,该校获亚军,在vex机器人亚洲锦标赛中该校获两金一铜的好成绩。

  “在机器人方面我们拿到的四个世界冠军,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四十二中校长郭艳华告诉记者。针对该校在机器人竞赛中取得的突出成就,庐阳区科技局给予了资金支持。此外,仅2016年,四十二中上报了18项教育项目,庐阳区教体局下拨四百余万专项资金。

  优质资源扶持:“走出去”让更多人分享

  三栋教学楼、能容纳五百多人的大礼堂、400米8跑道的标准室外操场、超大的室内体育馆、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这所花园式的学校令人舒心,这就是四十二中学中国铁建国际城校区。

  为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影响力,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比重,自2007年以来,庐阳区采用老城区名校外迁以及名校办分校、一校两区等集团化办学形式,在北部地区高起点筹办10所新校。目前,该区“名校+分校、名校+乡校、名校+新校”等形式举办的集团化办学已占全区中小学总量的35%,现在又成立了四十二中北城世纪城分校。

  郭艳华校长告诉记者,分校均由校园本部的教师、负责人前往教学及管理,不仅有人力方面的支持,更有智力的广泛支持。

  不仅如此,该校每年都要组织阜阳的周棚中学、巢湖的烔炀中学教职工来学校参会,“互相交流学习也是分享经验,通过这种帮扶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庐阳教育的阳光。”(赵汗青)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