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立法”是社会文明的催化剂
第21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深圳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确定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为深圳未成年人读书日,要求各单位开展阅读促进活动。(4月20日 《人民日报》)
阅读立法,它规范的主要是政府的主导职能和服务保障,引导的是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阅读权利,并非给公民硬性规定阅读任务,强制公民必须读多少书、多少字。另外,讨论深阅读、浅阅读、精阅读、泛阅读、数字化阅读、碎片化阅读,对于一个没有阅读意愿、没有阅读行为的个人来讲,这些内容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还要启发公民阅读自觉,“阅读立法”的突出意义在于让阅读成为一种社会文明、以文化人、春风化雨的“催化剂”和行为习惯。
“磋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倡导全民阅读,大兴阅读之风是人类进步的精神阶梯、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识。正如一位作家所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历史,就在于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讲究经书传家、一脉书香的代代传承,既是一种家庭美德,更是一种社会文化风尚。古人家训讲“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耕读传家”,自古以来,读书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家风家教。“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为人父母者,都会教育自己的子女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乐读书,并以身作则,亲子共读。从《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到《告子书》、《傅雷家书》莫不如此。
“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饬。”“阅读立法”是社会文明的催化剂,更在于以地方法规保障全民阅读的深入推进,无疑是一种具体而有深远意义的得力之举。有助于让阅读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公民自发的精神文化追求。“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阅读,是一个民族精神发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也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阅读不只是关乎个人自身发展的行为,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通过阅读,提升自己,服务社会,共同构筑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高地,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倡导全民阅读,大兴学习之风,更要注重知行并举、知行合一,方学有所成、学得通透、学有所获、事半功倍。“行动,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不仅从书本上学,更要从社会实践中学,我们的党员干部更要结合好“三言三实”“两学一做”的时政教育活动来学,学是基础,关键在做,争做学习的标兵,干事创业的模范,方能与时俱进,勇于担当,创新作为,将个人阅读、学习、成长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洗礼、淬火,调整座标,校正航向,慎思笃行,不断传递正能量,创造新作为,让青春闪光,让人生出彩。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阅读立法”是社会文明的“催化剂”,大造全民阅读之氤氲,大兴学习之风,此风当盛。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阅读总会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其实,关注阅读,不应该只是在这样的节点才被提醒,更应该成为每个人对心灵的关注,对知识的渴求,对成长与梦想的守望,成为一种自知与自觉、主动践行的行为习惯。(徐传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