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音乐

重庆爱书人不计成本卖书19年

    新华社重庆5月25日电(记者谷训)在重庆的南滨路上,有一家叫做“精典”的书店,光鲜亮丽又不失气质。有人说,在这里可以看到最美的江景;也有人说,在这里拍照发朋友圈的人比买书的人还多。

    创办19年来,精典书店连年亏损却越办越大。见到书店创办者杨一的时候,他正坐在江边大落地窗前与读者聊天,在他脸上看不到亏损19年的苦闷。

    去年,杨一把书店从繁华拥挤的解放碑商圈搬迁到南滨路,不仅面积从500平方米猛增到1600平方米,功能也大大拓展。书店门口,是一座古希腊柏拉图学院风格的半圆形梯级剧场。

    从书店中央的吊脚楼拾级而上,是重庆市南岸区图书馆的一个分馆。新增的茶室、咖啡馆、书房形式的小会议厅,能满足读者更多需求。杨一说,这就是他着力打造的“城市文化客厅”。

    “我喜欢这里的氛围,每周要来两三次,让心情沉淀一下。”重庆女孩黄雨萱说,一本书、一杯咖啡,就能在这里度过一个舒适的下午。

    与多数实体书店一样,精典书店自1998年创立以来,也受到电子阅读、网购图书、娱乐形式多样化的冲击,因而时常亏损,仅去年就亏损100多万元。这些年来,杨一只能靠其他生意赚钱来补贴书店,去年更是投入500万元对书店重装升级。 为什么要坚持做“亏本生意”呢?杨一的解释是情怀和梦想。

    198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数学系,当过5年大学教师后下海经商。“赚钱之后就想回馈社会,而开一家好的书店,就是我的选择。因为我是靠读书才有了今天,所以我希望用书改变更多人的命运。”杨一说。

    “理科生”杨一给书店注入了自己的个性标签。突出科学类图书的地位,是精典书店最大的特色之一。杨一最爱的科普书《从一到无穷大》,以及莫比乌斯环、克莱因瓶、超级立方体等科学装置,都摆在书店的显眼位置。经过多年力推,现在精典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里有了科学类书籍。杨一说,这在国内的书店是很少见的。 “如果说过去19年是我少年时的一个梦,希望用好书改变更多的人,那这个梦我实现了。未来要实现我少年时另外一个梦,就是科学。”杨一说,精典书店要用科学来点燃青少年对科学的梦想和追求,启迪他们的科学素养。

    然而,情怀与梦想是一回事,书店的生命力是另一回事。不计成本卖书的杨一并不希望书店成为商圈中最冷清的角落,他在绞尽脑汁为精典书店“谋生”。

    在引入多种功能、打造成“城市文化客厅”的经营思路下,精典书店对于重庆文人和阅读爱好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周末几乎“人满为患”,演讲、话剧、音乐会、诗歌朗诵、新书发布会等文化活动,时常在书店的梯级剧场举行。

    杨一在困境中坚守的这份笃定,得到了政府的认同。书店不仅获得了重庆市文化产业基金、重庆市实体书店扶持基金的支持,南岸区政府还把区图书馆分馆设立于此,并向精典书店购买服务。

    对于未来,杨一说,他希望在收获梦想的同时也实现盈利。他期待看到家乡重庆的阅读文化消费不断扩大,培养更多像他一样的爱书人。(完)

    

重庆爱书人不计成本卖书19年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