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历史渔村向滨海特色小镇蝶变
大渔, 从浙南沿海一个资金底子薄弱的不知名小镇,通过乡贤们众筹和当地群众共同发力,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悄悄转变成为了“魅力渔镇”。1月17日,沐浴着和煦的暖阳,全县40余位新媒体代表走进大渔镇,开展“新媒体看苍南”活动,深入渔岙村、大岙村、大渔湾产业基地,用镜头和笔触对这座滨海渔业特色旅游小镇进行探索,共同感受大渔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秀丽风光。
明代龟峰古堡渔岙魅力独特
“广大媒体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大渔镇渔岙村……”这是一颗镶嵌在苍南环海路上的璀璨明珠,自然风光旖旎。沿着古道拾级而上,新媒体代表们来到本次活动的首站——龟峰古堡。道路两旁错落有致的石屋,石板间衔接的缝隙隐藏着村庄古老的脉络,空气中夹杂着独特的咸鲜气息的海风,是它悠长的叹息。道路上村民养殖的鸡鸭,悠闲地散着步;老人们坐在窗前,借着日光忙活着手中的纺织工作;年幼的孩童们借着久违的晴天出来嬉戏玩闹,欢快的笑声传遍了每个角落……瓦上一年四季流转轮迁,檐下百户人家安住而生,斑驳的宅墙,遗留的寨堡,这些景象无不让人感叹古朴渔村的独特魅力。
古堡的东南角尚存着娘娘宫遗址,宫殿前有一颗高龄榕树,历经二百多年,仍枝繁叶茂,树高24米,主干洞穴居然可纳小孩十人,十分少见。“我们在这合张影吧,这颗榕树真是太壮观了……”走到这棵苍劲古老的大榕树前,新媒体代表们纷纷要求留影纪念。它是渔岙村无数人的童年回忆,也在风霜雨雪间见证了古堡的变化与发展。
据了解,渔岙村是我县第4个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在北宋时就已是非常繁华的商贸港埠,在明、清、民国时期更是浙闽海运的中转站,大批货物在此南下北上。渔岙村还拥有二百多年的抗倭历史,村庄东南大烟墩山上尚存建于明初的烽火台和堠台,是我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紫菜养殖加工村民靠海吃海
本次活动的第二站,是大渔湾的紫菜养殖基地。放眼望去,数不尽的紫菜有序地排列在海湾中,给人带来壮观的感受,像是海面上笼罩着朦胧的墨色画卷。在阳光的照耀下,微风拂过的海面波光粼粼,细碎的光线透过上方的紫菜飞跃进眼底,光影旖旎的独特海景令人陶醉。由于大渔湾岸线曲折,湾口有较大的官山岛等岛屿为屏障,风浪相对较小,又有较大溪流注入,水质肥沃,十分适宜进行浅海养殖。所以海湾也成了当地渔民富饶的“土地”,是他们生活和劳作的地方,养殖紫菜、捕捞海货等方式成为了他们主要的生存手段。第一次见到该场景的新媒体人感叹道,没想到我们苍南还有这么壮观的一幕,以前都没有看到过。
据悉,大渔湾是苍南的主要海水养殖区之一,总面积达46.98平方公里,浅海面积约20平方公里,有高达5万亩的养殖面积。我县于2016年把大渔湾海域作为试点,由县海洋与渔业局牵头推进养殖用海二级承包工作,以依法用海为标准,以执法监护为手段,破解了养殖用海乱象,实现紫菜养殖秩序的规范、平稳。这也成了我县率全省之先探索出的一条养殖用海改革新路子,打造出了养殖用海规范化管理的“苍南样本”。
沿着环海公路穿行于大渔镇,道路虽然蜿蜒却能将沿途壮阔的东海风光和渔家风情尽收眼底,给人带来了心旷神怡的独特感受。不一会儿,新媒体代表们便来到了位于小渔村的“官山岛”紫菜品牌培育基地。一下车,弥漫在空气中紫菜的香气,便拼命钻入鼻腔。大家开始观摩展示台上摆着的紫菜加工产品,包括“非即食干坛紫菜”、“紫菜酱”等。各色紫菜加工食品让新媒体代表们禁不住拆开尝上一尝。“嗯,这个紫菜味道很棒,脆脆的口感吃起来还有点像海苔”,“这个紫菜包装真别致诶,像个小巧的香烟盒”。品尝着各种紫菜加工产品的同时,新媒体代表们也在相互讨论着,并对这些产品连连称赞。
“乡愁”变“乡恋”大渔乡贤反哺家乡
“昨天在门前的沙滩留下脚印,今天成熟的贤达传递渔村力量,家乡是人生轻舟返航的最后港湾......”走进大渔镇的乡贤文化园,最先映入眼帘的是这首题在文化墙上名为《乡愁》的诗,作为本次活动的最终站,这里让人感受到了强大的乡贤力量。随后,新媒体代表一行沿着乡贤园修建的七彩阶梯拾级而上。浓郁的乡贤文化氛围令人敬佩,巨大的乡贤榜,记录着各行各业的乡贤们“反哺”大渔作出的贡献,设施齐全的乡贤驿站、可供乡贤畅叙乡情的乡贤会客厅,所有的一砖一瓦都出自乡贤与村民的捐赠。乡贤们为家乡作出的贡献都被大家深深记录在了心里,也引发了大众对乡贤的敬重之情。
记者了解到,大渔镇积极为乡贤搭建乡贤之家、乡贤会客厅、乡贤馆等活动平台,激发乡贤的乡情乡愁,变“乡愁”为“乡恋”。同时经常性开展乡贤咨询会等活动,发动乡贤“筹资、筹智、筹力”,帮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资金、项目、社会管理等痛点难点问题,有效助力乡村振兴,用“乡愁”解了“村愁”、“镇愁”。一年来,仅筹资方面,共筹集均瑶集团等乡贤回归资金达3000多万元。
携手并进共画同心圆
“新媒体看苍南”活动迄今为止已举办了21期,我县网络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大力宣传苍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018年,我县网络社会组织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委宣传部、县委网信办的指导下,取得了较好成绩。通过积极举办苍南县第二届网络文化节,邀请13位国内知名诗人“大咖”来苍南参加第二届网络文化节开幕式暨中国诗人原创诗歌音乐会,举办“改革在身边”微创作传播大赛,征集微视频、H5页面制作、随手拍作品300多个等一系列活动不断丰富我县网络文化生活。每位新媒体人都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礼让斑马线”“垃圾革命”等网络宣传活动当中,组织开展新媒体走进双百亿工程、走进苍南改革等活动,上报58个作品参加全国第三届“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作品评选,125人报名参加全市网红大赛,进一步增强全县网络社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活动中,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林森森寄语全县网络社会组织,在新的一年要有新的展望、新的思路、新的风采。希望大家自觉做社会思潮的引领者,做网络文化的传播者,做清朗网络空间的示范者,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发展、服务网络,有序有效地把我县互联网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记者 林明明 摄影 李士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