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史实见证

让影像见证同盟国的胜利

  新华社上海9月1日电(记者张建松)100多万字、10000多幅图片、上百张图表,厚重的7卷《同盟国的胜利——抗日战争图志》,全景式、多角度展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这部恢弘画册凝聚了摄影记者杨克林30多年的执着与坚守。

影像是最直接的历史见证

  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锦绣文章出版社出版的《同盟国的胜利——抗日战争图志》,以编年史与图志相结合的方式,深刻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中的侵略罪行和历史根源,翔实客观记录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作用和功绩。

  67岁的杨克林是《同盟国的胜利——抗日战争图志》执行主编之一。30多年来,收集保存抗战影像史料,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1978年,他从部队复员回上海后,曾担任《时代摄影》杂志摄影记者和编辑。当年,他还开辟了“历史潜影”栏目,专门刊登历史老照片“以图证史”。

  杨克林的外婆生活在苏北农村,常常向儿孙痛陈当年日本鬼子烧杀淫掠的种种罪行;杨克林的父亲13岁去上海打工,当年上海已沦陷,经过日本人的岗哨都要躹躬,有一次,他不想躹躬,便被日本哨兵打耳光。临终前,他将自己的遭遇写在纸上,要杨克林一定记住。

  为什么不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把日本侵略者的累累罪行记录下来?杨克林从“历史潜影”栏目得到启迪,决定从自己的外婆、父亲采访起,收集抗战老照片,同时采访亲历抗战的见证人,以“口述实录”方式留下真实的影像史料。

  尽管起点属于业余级别,工作也多次变动,但杨克林矢志不渝,奔波于海内外,先后采访500多位亲历抗战烽火的见证人。其中包括宋美龄、张学良、薛岳、陈立夫、李默庵、杨伯涛、郑庭笈、蒋纬国、郝柏村等国民党人士;杨成武、肖克、吕正操、陈锡联、孙毅、王诚汉、陈锐霆、李运昌、左齐、夏征农、王平、郭汝瑰等中共人士。

  杨克林还千方百计采访了一批“济南惨案”“南京大屠杀”等惨案的幸存者、见证人;采访过梁漱溟、巴金、杜宣、草婴、徐肖冰、冯英子、刘大年、吴大猷、白桦等文化界人物,以及爱泼斯坦、陈香梅等国际知名人士,请他们谈自己在抗战中的亲历。此外,他还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帮助下,前往日本采访了一批释放回国的日本战犯。

  “由于被采访对象年事已高,许多采访是在医院进行的。如今,我采访过的人大多已经过世,但影像记录了他们的音容和回忆,为后人留下了一批珍贵的口述历史抗战史料。”杨克林说。

存敬畏心,怀使命感

  采访中,杨克林无数次被战抗英雄深深感动。埋首在抗战史料中,一页页历史的血与泪,让他时而愤怒、时而震惊、时而悲凉、时而感慨。他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是怀着各种复杂情感,在抗战历史的颠簸中度过……

  最令他触目惊心的是采访对象身上的累累伤痕。1995年,杨克林到吉林省靖宇县龙泉镇采访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的传令兵黄殿君。这位老人指着身后一座白雪皑皑的山告诉杨克林:“就在那座山上,我们和日本人殊死战斗。军长牺牲以后,那一年冬天,我们80%的战士战死了,大约有3000多人。我们宁死也不当亡国奴!我头上有块疤,就是和日本鬼子拼刺刀留下的。”

  在重庆采访抗战英雄李宗岱的时候,杨克林一开始很纳闷:在重庆市政府参事室的办公室里,老英雄为什么一直戴着墨镜?等老人摘下墨镜,杨克林发现,原来老人右眼干瘪的眼眶里没有了眼珠,另一只眼睛显得格外刚毅有神。

  1995年春,杨克林前往山东采访“独臂将军”左齐。当年,老将军穿着一件灰蓝色毛衣,一只袖子空空荡荡,但老将军气概不减当年。采访结束后,他用左手挥毫,题写了苍劲有力的“血肉长城”四个大字,赠予杨克林。

  起初,杨克林只想编辑一本图片配说明的抗战画册。随着采访深入,他发现这远远不能承载抗战内容的惨烈与深远。在最新出版的《同盟国的胜利——抗日战争图志》中,杨克林采取了“以图证史”为主,配以专题大事记、主要战役敌我双方作战序列、作战地图、亲历者证言、烈士简介等方式,立体而厚实地揭示历史。

  世界著名华人华侨、社会活动家、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陈香梅和香港国叶集团主席、叶剑英元帅的侄子叶选基应邀担任《同盟国的胜利——抗日战争图志》荣誉主编。在序言中,陈香梅写道:“我与杨克林和曹红见过多次面,皆是谈抗日战争。他们何以甘愿,积30春秋游走抗战故地?又何以执着,行万里崎岖路寻觅烽火?一言以蔽之,存敬畏心怀使命感,只为知荣识辱!”

“一辈子都做不完的事”

  30多年的积累与钻研,使杨克林从一名普通的摄影记者成为我国抗战史料的专家。目前,他分别担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特约研究员、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会员、纪念抗日遇难同胞联合会会员(香港)、美国旧金山海外抗日纪念馆顾问等职务。近年,他还利用丰富的“口述历史”素材,与多家单位合作推出了《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史实》《寻求中国自强之路》等纪录片。

  “做抗战史,特别是口述历史,是一种抢救史料的工作。这30多年来,我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沒有钱,虽然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但还是欠下许多债务和人情。我不知这辈子是否能够还清。但我知道,这是一辈子都做不完的事。”杨克林说。

  “大写的人生,皆有一种使命感。我的使命就是用一幅又一幅照片、一条又一条说明,串联成一幅历史长卷……”杨克林说,“对于保存历史的记忆,不仅是历史研究者的义务,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当守卫的尊严——为了和平,以史为鉴。”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