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史实见证

军事记者

记录新闻见证历史
——读著名通讯《落日》

作者:■曾嘉

回望71年前的1945年9月2日上午,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联合国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横须贺港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时,《大公报》的首席战地记者朱启平见证了中华民族百年来抵御外族侵略首次取得巨大胜利的庄严时刻。他饱含对祖国的深情,撰写了被誉为“状元之作”的通讯《落日》。

一、立意高远,奠定通讯的优秀品质

“意”即作品主题。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在他的《姜斋诗话》中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充分说明“意”对于作品的重要性:是灵魂,是统帅,是作品成败优劣的首要标准。因其重要,写文章的人在写作之初,都会下功夫提炼高远的主题:“既用言成章,遂道心中事。不止炼其辞,抑亦炼其意。炼辞得奇句,炼意得余味。”朱启平晚年和老友陆铿谈及当年写作时说:“在‘密苏里’号军舰上,有各国记者参加受降仪式。我想我必须以一个中国人的立场、中国人的感情来写好这篇报道。”显然,“一个中国人的立场、中国人的感情”便是这篇通讯的立意基础。

作者将短短15分钟的仪式放进历史长河,让史实与现场相呼应。“将领指挥室外门的玻璃柜内,如同装饰着织锦画一般,装着一面有着13花条、31颗星、长65英寸、阔62英寸的陈旧的美国国旗。这面旗还是92年前,首次来日通商的美将佩里携至日本,在日本上空飘扬过。现在,旗的位置正下是签字桌”,“海尔赛以前曾在向记者的一次谈话中说过这样一件事:他看中了日本天皇阅兵时骑的那匹白马。他说,想等击败日本之后,骑上这匹名驹,参加美军在东京街头游行的行列。他还说,已经有人在美国国内定制了一副白银马鞍,准备到那时赠他使用。一个中士也从千里外写信给他,送他一副马刺,并且希望自己能在那时扶他上马。我还想起,第三舰队在扫荡日本沿海时,突然风传‘密苏里’号上正在盖马厩。现在,马厩没有盖,银驹未渡海,但日本代表却登舰签字投降来了”,“全体签字毕,麦克阿瑟和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9点18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1931年9月18日日寇制造柳条湖事件,随即侵占东北;1933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9点18分。现在14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这看上去像是“闲笔的几段,却有着“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力道,昭示正义必胜,这才是签字仪式对于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的意义,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思考,才有了出色的结尾:

“我听见临近甲板上一个不到20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

这水兵的话是对的,我们将来也要讲给子孙听,代代相传。可是,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犹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

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

《落日》之所以成为永垂史册的经典,它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烈爱国之情和深重的历史责任感,是久久长存的“余味”。

二、“我在现场”,保证报道的客观真实

《落日》是一篇现场目击式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式报道是最能够保证新闻客观真实性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最能够把读者带入现场情境中。本着追求新闻客观真实的专业精神,朱启平来到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以自己的“眼睛”为“摄相机”,耳朵为“录音机”,把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鲜事实“摄录”下来,并以现场同期声的方式传递给读者。

通讯开篇就交待:“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10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离开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他们代表日本签字,向联合国投降”,“我是在七点多钟随同记者团从另一艘军舰乘小艇登上‘密苏里’号的。”随后,整篇通讯皆是记者眼之亲见、耳之亲闻,比如:“在主甲板的右前方、紧靠舷梯出入口的地方,排列着水兵乐队和陆战队荣誉仪仗队,口上又排列着一小队精神饱满、体格强壮的水兵”,“八点多钟,记者们都依照预先规定的位置站好了。海尔赛将军是美国第三舰队的指挥官,“密苏里”号是他的旗舰,因此从来客的立场讲,他是主人。这时他正笑吟吟地站在出入口,和登舰的高级将领们一个个握手寒暄”,“顷刻间,从主甲板大炮后走出一列衣着殊异的人。第一个是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他穿着一身洁净的哔叽军服,左胸上两行勋绶,向在场迎接的美国军官举手还礼后,拾级登梯走至上层甲板上。”如此等等,作为记者的朱启平不仅记录了新闻,并且见证了历史。

三、画面迭出,实现作品的生动可读

新闻是一种叙事文体,叙事又被认为是对一个或一个以上真实或虚构事件的叙述,事件则被界定为“由行为者所引起或经历的从一种状况到另一种状况的转变”。我们不难发现“转变”一词强调了事件是一个过程、一个变更。因此,新闻报道不仅要关注事件的结果,更要重视新闻事件的过程,通过侧重于对事件过程的描述来阐释理念。

现代新闻业一发端,新闻报道就有两类发展模式:一类是“信息模式”,一类是“故事模式”。“故事模式”特征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这种模式因为更符合多数受众喜好,从而能更有效地调动接收的兴趣,与受众形成情感互动。

通讯《落日》擅长用画面讲故事:全景式的推进加以对场景、人物的特写,使得读者得以近距离感受日军将领在美军舰上签署投降书这一历史的时刻,仿若身临其境。“‘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走动不开。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身穿咔叽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200多名各国记者。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

随后镜头逐次投向了签字场所、代表的到来、仪式的开始乃至投降书脏了等,如同放映机缓缓转动,投影出一个接一个的画面:“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跷一拐,登梯时有人扶他。他头上戴着大礼帽,身穿大礼服,登上上层甲板就把帽子除下了。梅津美治郎随后,一身军服,重步而行,他们一共11个人,到上层甲板后,即在签字桌向外的一面,面对桌子列成三行,和联合国代表团隔桌而立。这时,全舰静悄悄一无声息,只有高悬的旗帜传来被海风吹拂的微微的猎猎声”“一个日本人走到桌前,审视那两份像大书夹一样白纸黑字的投降书,证明无误,然后又折回入队。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除帽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椅边,除手套,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取出一支自来水笔,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梅津美治郎随即也签了字。他签字时没有入座,右手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这时是9时10分,军舰上传来一声轻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兵,其中一个正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在又说又笑。”《落日》全篇,长镜头和短镜头相接,特写镜头不断,连续的写实片段,为我们还原了那一庄严时刻,使报道的内容可闻、可见、可触、可感,准确、鲜明、生动。

(作者系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副教授)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