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虎养车何以成为汽车后市场的经典案例?
(原标题:寒冬中,途虎养车何以成为汽车后市场经典案例?)
去年下半年资本市场突入寒冬,汽车后市场O2O成了重灾区,倒下的包括博湃、喜汽猫这样曾经风光过的O2O平台,以及大量倒闭后才让人听说的创业公司。同期途虎养车先后于去年6月、10月,完成了C轮近1亿美金及C+轮5000万美金的融资。潮落了,风口不再,仍然顺利完成融资的途虎养车不能不被视为汽车后市场的经典案例。
“烧钱”是汽车后市场O2O被看衰的关键因素,包括博湃在内一大批上门保养、洗车平台皆因此消亡。这些倒闭案例有一个共同的逻辑:将上门服务视为解决痛点的核心,通过烧钱补贴作为扩大流量积累用户,以扩展高利润业务作为盈利模式。其逻辑死穴在于对当下汽车后市场痛点认知的偏差,用户渴望的并不是上门服务,而是透明、规范的标准服务。
“会割破手指的淋浴喷头是糟糕的,把它镀上金子,那就是恶俗的了。”上门不能解决用户对充斥“劣币”的汽车后市场的质疑。就这一点达成共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途虎养车这一案例的商业价值。
品牌化+整合产业链
仅仅看运营模式,途虎养车会给人传统连锁店的印象,其门店总数超过10 000家,覆盖达到全国330座城市。从用户认知的角度,这些门店是途虎养车形成品牌效应的必要环节,目的在于通过标准化以及规模化的运作模式,塑造用户的正面认知。
海外成熟汽车市场的后市场“互联网+”热度远不及中国来得旺盛。以美国为例,包括巨头型企业AUTOZONE在内,其后市场行业还有NAPA、ADVANCE等多家百亿级上市公司,连锁店模式已经形成规模。供需双方有共同依据的标准,对互联网优化服务的需求并不强。国内汽车后市场直接进入了互联网模式,缺乏连锁店模式整合线下门店过程中形成的信任基础。
连锁店覆盖的模式得以铺开,则对平台的分仓服务能力提出要求,途虎拥有17个仓储物流中心,总面积达到40 000平方米,包括12个轮胎仓和5个保养仓,以及自建物流团队,通过线下运营能力盘活了线上需求。目前途虎养车可以支持日出库轮胎量20 000条,去年“双11”期间共售出18万条轮胎,平台销量6500万,健全的仓储物流体系提供了必要的运营支持。
另一方面,途虎养车在经营中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整合优势,借由品牌化采购体系强化规范服务。年初途虎养车与3M达成合作,后者推出首款机油产品,授权在途虎养车平台独家销售,并将联合推出更多促销活动。
途虎养车在运行的,是一套整合线上线下功能的逻辑:将品牌化视为核心,通过规范化运营扩大用户规模,以标准化服务获取利润。在这套逻辑中,品牌化的门店形象、品牌化的运营以及品牌化的服务是核心推动力。
汽车后市场生态
去年10月完成C+轮融资后,途虎养车第一时间发布了升级战略,当中包括4个方向:服务升级,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模式升级,B2C+B2B;品类升级,从轮胎到全品类;平台升级,从养车服务到智能车品研发。这很显然是一个生态化布局的战略方向,其背后的动因,是途虎养车始终念念不忘要做“中国的AUTOZONE”的野心。
服务升级是其战略升级的基础动力,一方面,途虎养车意图建立更为精确的服务能力,如“8小时途虎直送”,该服务已经在国内10个设有分仓及自有物流团队的城市推广;另一方面,途虎养车尝试着提供更牢靠的售后保障,如联合众安保险推出轮胎险,推出“一胎一码”的独有包装。
在完善服务的基础上,另外三个升级方向则清晰指向了“横向业务扩张+纵深业务拓展”的目的。横向扩张包括全品类的开发以及向B2B业务的入侵,目前途虎养车已经初步完成保养、美容及汽车用户的业务覆盖,物流升级则成为服务B端的提升基础;纵深拓展方面,继去年暑期推出首款智能产品镭射眼智能后视镜X1之后,创始人陈敏表示“未来途虎会成为一家既拥有强大服务能力,又拥有核心科技实力的企业。”
国内市场正处于发展初期,企业需借助资源集中型的市场特征快速成长,随着运营能力的持续完善以及用户规模的积累,可能进入用户集中型的巨头阶段,这是生态化战略的决定性因素。易观智库近期发布了2015年中国汽车后市场电商研究报告,预测途虎养车将成为占据领先位置的强运营型平台。
根据去年12月调查数据显示,途虎养车移动端活跃用户达到50.96万、相对活跃用户渗透率达到12.43%均稳居第一,已经具备用户集中型“独角兽”的雏形。国内的市场规模和潜力,有条件出现市值300亿到500亿的企业。通过C轮及C+轮融资的顺利进行,看得出途虎养车在用户积累与业务营收之间实现了健康发展,他们通过生态化布局的战略透露了野心,持续运营层面的效率和精确性,是接下来机会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