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临高县人民政府
临高推进巡视整改落实综述之三
民之所需,施政所向。
一项项彰显民生特色的政策措施,犹如冬日里的一缕缕阳光,温暖着临高百姓生活。
今年,临高从紧抓脱贫攻坚、推动教育优先发展、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加快危房改造建设等方面提高改善民生水平。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彰显着民生情怀。
一刻不放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临高的脱贫攻坚之战已进入冲刺阶段,全县上下加大脱贫攻坚的力度,从严从稳从实,聚焦问题抓整改,坚定不移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
“没有县里的扶贫政策,没有县包点单位和镇里领导的帮助,我现在不可能过上这样幸福的生活,今年我们家可以脱贫了。”11月22日,记者在博厚镇林场见到了贫困户冼运财。
据了解,2016年冼运财的家庭人均收入为1200元,2017年经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帮扶单位的帮扶下,冼运财积极发展种桑养蚕产业、家禽畜牧养殖业和外出务工,家庭人均收入跃升到6620元,远远将贫困线3305元甩在身后,脱贫摘帽随手扔,致富奔小康不是梦!
县委盯紧脱贫摘帽目标任务,精准施策,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完善、滚动实施脱贫项目,查找短板和突破口。并对月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动态监测,精准施策,“对症下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确保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
我县十分注重大扶贫产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以主导产业能动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脱贫奔康。突出抓好村集体经济发展,创新发展模式,形成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局面。加快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危房改造、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建设,改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今年,全县帮扶干部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进行精准扶贫,全面了解贫困户的贫困条件,为贫困户提供更合适的致富方法,如组织举办招聘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帮助贫困户发展农业渔业等。
目前,全县共安排产业帮扶资金13435万元,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采取“龙头企业+贫困户”“银行+公司+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自我经营等模式,引导贫困户发展规模化产业。
今年我县尚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0283人,贫困村21个。如今,县委、县政府向贫困发起总攻,实施扶贫帮扶工作全覆盖,力争超额完成2.2万人、12个贫困村脱贫退出的任务。
创新“企业+银行+贫困户”运营模式。引导县农行贷款800万元支持新贤合作社发展千亩凤梨基地,贫困户以土地、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在基地打工,取得分红收益和工资,大大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借助小额信贷政策,发动引导贫困户向银行贷款入股企业,引导400多户贫困户以信贷资金入股高明公司凤梨释迦种植项目,引导514户贫困户以产业发展资金及信贷资金入股鸣旺公司养猪项目,获取固定分红,增加收入。目前全县形成规模的重点产业和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有45个,产业组织化程度达到76.08%,辐射带动贫困户4008户18643人,覆盖率83.94%。
今年,我县还加大贫困人口创业扶持力度,实施小额信贷免担保、补贴息制度,将创业小额扶持担保贷款额度提高到10万元,贴息时间延长至3年,今年发放小额创业贷款305.5万元,成功扶持贫困人口创业38人。
不落下一生,全面提升均衡化教育水平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作为头号工程,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倾注精力,加大投入,实现了教育整体水平大提升。
实施全面改薄工程项目,建成新盈中学教学楼、调楼中心学校教学楼;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项目,建成东江中心幼儿园;启动临高县第四中学规划建设。
每年投入近2亿元,在县城每一年都建起了一所新学校。临高第二思源学校、临高二中新校区先后建成,成为了临高标准化示范学校。临高西南实验中学建成使用。总投资1.89亿元,校园占地面积约180亩,设计总规模为1900个学位,成为全省条件设施最好、校园最美的中学。
目前,澜江小学正在兴建,临高第四中学正在选址建设,澜江幼儿园、滨江幼儿园正在筹划建设中。临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标准化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为创建省级重点中职校提供了有力条件。
一个个新学校的相继建成,一个个老学校的改扩建,既增加了优质学位,优化了城区学校布局,也有效解决了县城学校大班额问题。
7月8日,和舍镇教育扶贫大会举行暨助学献爱心活动,参与活动的各界社会人士纷纷慷慨解囊,共捐款49.8万余元。为更多学子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为我县的教育助力。
临高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全覆盖,实施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提供营养膳食,受益学生57495人,其中小学39382人,初中18072人,特殊教育学校41人,主要采用“牛奶+X”和学校食堂供餐等模式,每生每天补助4元,每年补助200天,每生每学年补助800元。
这一切,凝聚着县委县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点滴努力,见证着教育作为民生事业,在临高取得的蓬勃发展。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作为头号工程,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倾注精力,加大投入,实现了教育整体水平大提升。 翁滔 摄
不差钱看病,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深入实施“健康临高”工程,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加大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力度,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扩大新农合参合率,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减轻人民群众负担。加快建立县、镇、村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大数据平台。
“我经常脑部不舒服就来医院住院检查,拿了脱贫攻坚扶贫手册,住院3天了,医院才收80元。”近日,东英镇建档立卡贫困户王亚三的母亲李桂莲躺在病床上,一个劲儿地夸党的政策好。
县委加快理顺医保管理体制,推进机构改革;加快推进分级诊疗这一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把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延伸到基层和农村,落实“基层首诊”;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重点,统筹履行好政府职责,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以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重点,建立高效运行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完善药品生产供应制度,逐步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强领导、统筹力量、落实责任,全力抓好医改任务落实。
多次引进现代化的医疗设备,进行医疗环境的改造,为人提供更舒适,更卫生的就医环境。
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不断加大投入,先后投入5亿元建成县人民医院,改扩建县中医院、县疾控中心和镇级卫生院,实现村级卫生室全覆盖,全县医疗水平逐步提升,人民群众就医环境明显改善。
如今,在临高,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实实在在的医疗政策红利,让贫困户也能看病无忧。
完善基层卫生服务。我县推进县中医院综合业务楼、县疾控中心和县妇幼保健院的整体搬迁工作,建设县中医院综合业务楼,县疾控中心业务大楼,整体改善全县医疗卫生环境。
加强完善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57所村卫生室的外接水、电建设任务、建设17个基层医疗废弃物存放点的建设任务,并配备了专用车辆定时定点开展医疗废弃物清运处置工作,大大加快了我县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有效推进。
对于基层医疗卫生建设,投入450万元用于加来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并积极筹措资金,计划投入约1500万元规划建设和舍卫生院、美台卫生院、博厚中心卫生院综合门诊楼;计划投入248万元做好皇桐卫生院、加来卫生院职工周转房建设,让广大的医务工作者从改造升级工程中获益的,让职工住得舒心和安心。
就近到卫生院看病的群众越来越多,医生的医德医术好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村卫生室的环境越来越好,医疗报销越来越方便了。
据了解,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临高县先后投入2073万元加强镇级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156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招聘了196名村级卫生员和40名医务人员。
提升大病医疗水平。乡村卫生室门庭若市的同时,临高县城几家大医院也是人潮拥挤。
胰腺肿瘤切除、下腔静脉破裂修补、十二指肠破裂修补、眼眶内肿瘤切除、颅底重建修复……这些原本只能在海口、三亚的大医院实施的高难度手术,如今在临高县内就能成功完成,大大方便了患者就医,减轻了病患家庭的经济负担,深受当地群众好评。
这一方面得益于临高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投入,不断改善医疗服务硬件环境,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省级三甲医院的对口帮扶。在省人民医院专家的驻点指导和帮扶下,临高县人民医院已开展外科新技术20多项,重症医学科(ICU)开展了气管切开术、心衰竭、急性心梗、休克及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救治技术。
为推动医疗卫生保障脱贫,县委县政府修订并印发了《新农合报销补充规定》,贫困人口在新农合系统中可以享有更加优惠的政策。贫困户参加新农合由财政补贴参合金,各类报销比例比普通参合人员提高了5个百分点,实施住院回补报销制度,报销比例达95%以上,比国家规定比例高出了20个百分点。同时,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大病医疗救助,使贫困群众看病就医切实得到保障。
不掉下一户,贫困低保户危改全覆盖
“感谢党的好政策,现在住的房子又宽敞又好住了,要是没有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我们也建不起这房子。”博厚镇林场的张桂光高兴地说。
我县早在去年年底就启动了2017年危房鉴定工作,并成立10个危房鉴定工作小组,各镇(农场)也相应成立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快推进危房改造进度,确保春节前2706户贫困户春节前提前住新居。
11月22日,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县委县紧盯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采取措施加快推进危房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已开工建设3180户,竣工2706户,竣工率为98%。
县委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充分考虑农户承受能力,量力而行,引导帮助农户建造减灾抗灾、符合规范、造价适中、能满足最基本需求的房屋,“一户一宅”或“一宅多户”,逐步改善农村贫困危房户居住条件。精准核实贫困户危房情况、家庭状况和总体存量,按照轻重缓急,科学制定改造计划,分批实施,确保质量和效果。
县委今年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的重点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按照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安全住房的要求,严格执行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对象确认程序,公示评议、审核、审批结果,确保精准确定危房改造补助对象和精准核定危险房屋等级。
合理确定补助标准。县委整合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扶贫资金、民政帮扶资金、贫困残疾人扶助资金等,根据农户类别、房屋危险程度、改造方式和家庭人口数量等,分类、分级合理制定补助标准。完善差异化补助标准,不一刀切,不搞平均主义,不大包大揽。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将农村危房改造地方补助资金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重点对象危房得到及时改造。
治理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县委以危房改造为契机,全面治理“脏、乱、差”的人居环境,积极结合生态扶贫移民搬迁,整村推进扶贫,改路聿改水改厕等工作,整合各级各部门各渠道的资金,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清洁、基础设施建设、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公共服务配套和生态环境改善等,做到规划有序、居住安全、村容整洁、环境良好,既有特色新房又有新村风貌。
解民优,惠民生,聚民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民生改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见习生 陈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