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军情

加速推進軍民融合創新體系建設

習主席在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時提出,要加快建設軍民融合創新體系。這一重要思想,抓住了新時代深化軍民融合發展的關鍵,扭住了強國強軍的樞紐。學習貫徹這一思想,關鍵要在軍民融合創新體系上做文章,下力氣。

增強建設軍民融合創新體系的緊迫意識

加快構建軍民融合創新體系,是對世情國情軍情深刻變化的敏銳把握,對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主動設計,應從戰略的高度、全局的視野、歷史的進程中,深刻認識其必然性,切實增強自覺性。

贏得大國戰略博弈的必然選擇。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和新軍事革命加速發展,國家戰略競爭力、社會生產力、軍隊戰斗力的耦合關聯越來越緊,國防經濟和社會經濟、軍用技術和民用技術的融合度越來越深。美國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對國防發展的作用,隸屬于美國國防部的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抓住預先研究這個主體統籌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有效利用軍地各方的創新資源,積極推動一些基礎性、先導性、顛覆性的國防科研項目。俄羅斯等國也紛紛加快軍事創新步伐,努力拓展升級軍民創新體系,積極布局奪取未來戰略競爭制高點。面對這一形勢,中國必須乘勢而上,有所作為。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內在要求。進入21世紀以來,我們黨及時提出、大力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國家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黨的十九大對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進行了部署。隨著科技的發展,高科技特別是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軍民通用的特點越來越突出,軍地協同、軍民融合創新的用武之地越來越大。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以及航天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城市等,對經濟社會發展、國防軍隊建設都具有基礎性、支撐性、戰略性作用。促進軍民融合創新,是全面提升國家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支點。

推進世界一流軍隊建設的必由之路。黨的十九大對到205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進行了戰略安排,把20世紀90年代確立的“三步走”國防發展戰略的目標提前了15年,對2050年的建設目標提出了更高要求。確保如期高質量地實現這一強軍宏偉藍圖,使命光榮,任務繁重,需要全面貫徹黨領導人民軍隊的一系列根本原則和制度,全面推進軍事理論、軍隊組織形態、軍事人員和武器裝備的現代化,全面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也需要全面推進科技興軍。推進科技興軍,關鍵是要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重點是要在原始創新能力上取得重大突破,要害就在構建起軍民融合創新體系,使軍事科技創新渠道更加通暢、資源更為豐富、機制更加完善、活力競相涌現。

把握建設軍民融合創新體系的目標要求

經過長期努力,我國科技實力大幅提升,一些重要科技領域躋身世界前列,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的軍民融合水平不斷提高,為加快建立軍民融合創新體系奠定了基礎。習主席強調,加強科技創新資源優化配置,挖掘全社會科技創新潛力,形成國防科技創新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生動局面。這一論述,繪就了軍民融合創新的宏偉藍圖,指明了軍民融合創新的正確方向,明確了加快建設軍民融合創新體系的目標要求。

加強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黨的十九大指出,樹立科技是核心戰斗力的思想,推進重大技術創新、自主創新。加強國防科技自主創新是加快我軍轉型升級、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引擎動力。國防科技工業是軍民融合最重要的領域,也是國防科技創新體系的主體,只有在融合創新中才能更好地發展。十八大以來,“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蟬聯世界之巔,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圓滿成功,北斗導航系統取得重大突破,這些成就的背後,都能看到軍民融合創新的身影。繼續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必須加快提升軍民融合創新能力。

推動我軍建設向質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轉變。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一支軍隊,如果在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上落後于時代,落後于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的發展,就可能喪失戰略和戰爭主動權。當前,戰爭形態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演變,一體化聯合作戰成為基本作戰形式,軍隊組織形態受科技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大,科技發展越來越成為推動戰斗力轉型升級的主導動力。加快構建軍民融合創新體系,要進一步落實國防和軍隊建設五個“更加注重”的發展戰略,努力破解在更高質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續發展中需要解決好的重大科技問題,切實找準在打造精銳作戰力量上的軍地協同創新重點,在確保搶佔未來軍事競爭戰略制高點上拿出更多的融合創新成果,為軍隊發展模式轉型、戰斗力生成模式轉型、作戰方式轉型注入新動能。

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信息化戰爭不僅是軍事體系之間的直接對抗和較量,而且更為集中地表現為以國家整體實力為基礎的體系對抗,誰能夠最大限度實現國家整體實力的系統整合,誰就能夠贏得軍事競爭優勢。縱觀世界軍事強國,都在聚合國家整體戰略資源,打造軍民一體的國家戰略體系。我國正處在由大向強發展的關鍵時期,面臨更加嚴峻復雜的形勢和各種威脅挑戰,迫切需要通過拓展軍民融合創新體系,全面提升軍民融合水平,全面提高一體化的國家戰略能力。

扭住建設軍民融合創新體系的重點環節

習主席明確了加快軍民融合創新體系建設的實踐指向,強調要強化開放共享觀念,堅決打破封閉壟斷,突出抓好重點領域,推動重大項目一體論證和實施。

確立開放共享觀念。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構建軍民融合創新體系,首先需要解放思想觀念。深化軍地一盤棋認識,切實解決“不開放、放不開”“共享別人的資源可以、分享自己的資源不行”等錯誤認識,堅持在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廣口徑的開放發展環境中,實現軍隊“所需”與地方“所能”無縫對接,地方“所盼”與軍隊“所有”充分耦合,深入推進軍地信息、人才、資源、設施、技術、服務等要素的雙向流動、滲透兼容,注重增強融合發展的普惠性,始終堅持融合發展為了軍民、依靠軍民、成果由軍民共享,實現共享共建共贏。

堅決打破封閉壟斷。建設軍民融合創新體系,要堅決拆壁壘、破堅冰,推動軍民資源互通共享。在領導和管理體制上加強統籌謀劃、統籌決策、統籌資源利用。構建結構合理、門類齊全、銜接配套的軍民融合法規體系,加快國防科技工業體制、裝備采購制度、軍品價格和稅收等關鍵性改革,加快破除“民參軍”、“軍轉民”壁壘,切實解決制約軍民融合創新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堅持以軍事需求為牽引,找準戰爭和作戰需要,形成科學需求生成機制,完善信息通報、工作會商和任務協調等制度,構建貫穿從需求到生成全周期融合機制。

重點領域協同創新。加強對海洋、太空、網絡空間等重點領域的統籌規劃,面向軍民需求,加快創新基礎設施建設,著眼推動融合創新,從軍民共同需要的結合點上找準重大創新的方向,使新型經濟、新型戰略競爭力和新型防衛作戰能力兼容生長。圍繞國家安全重大戰略需求,聚焦具有戰略性、前瞻性、顛覆性的關鍵共性技術,組建國防關鍵技術創新聯盟,積極吸納民間力量,促進軍地產學研用高效合作,創新國防科技協同機制,協力推動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

重大項目一體推動。強化中央軍民融合委員會的領導作用,科學制定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規劃,確定重大示範工程項目時要充分考慮國防需求,推進生產力布局、基礎設施建設體系與軍隊戰場布局、戰場設施建設的有機融合,更好地調動地方政府、事業、企業等方面的積極性,暢通軍工集團公司、軍隊科研單位和地方科院系統、高等院校以及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民間單位等協同推動國防科技創新渠道,形成各方密切合作、協同推進的強大合力。(馬德寶、段非易)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