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协警打死黑人少年被判无罪
□晨报记者 程 艳 综合报道
去年2月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黑人少年特雷文·马丁被白人协警枪杀一案当地时间13日做出判决,涉案协警乔治·齐默尔曼被判无罪。这一轰动全美的涉种族歧视事件预计将引发新一轮抗议浪潮。
宣判:死者父亲称“心碎”
据法新社报道,该无罪判决由6名女性成员(5名白人、1名拉美裔)组成的陪审团做出。陪审团经过长达16小时的考虑后判定,齐默尔曼的二级谋杀罪名不成立。陪审团同样没有对他做出过失杀人判决。
尽管齐默尔曼开枪打死马丁的事实没有人质疑,但这一判决意味着,陪审团认为检方没能毫无疑点地证明齐默尔曼这一行为违反了法律。
电视直播画面显示,在判决宣读后,齐默尔曼站起来和律师握手,没有表露出明显的情绪波动。
判决宣读时,马丁的父母不在场。马丁的父亲之后在网上说,尽管“心碎”,但他所做的一切会“让儿子感到骄傲”。
回放:枪杀案引发全美抗议
齐默尔曼枪杀马丁一案发生在去年2月26日晚。当时,17岁的黑人少年马丁在佛罗里达州桑福德一家杂货铺购物后走路前往父亲女友的住所。途中,当时28岁的社区协警齐默尔曼打电话报警,称看到一名“形迹可疑者”。齐默尔曼尾随马丁,两人随后发生扭打,齐默尔曼最终开枪将马丁打死。
事后,齐默尔曼宣称自己是正当防卫,警方援引佛罗里达州“不退让法”(指民众在对抗中无需选择退让,可以在生命安全遭受威胁时使用致命武力),拒绝逮捕齐默尔曼。
黑人少年马丁之死迅速成为全美关注的焦点事件,纽约、洛杉矶等地相继出现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示威者身穿马丁遇害时穿的连帽衫,要求警方逮捕杀人者。一个要求严惩凶手的网络请愿活动曾征集到200多万个签名。
一些分析师认为,种族话题与“不退让法”争议合二为一是案件引发轩然大波的主要原因。“不退让法”的批评者认为其过于宽容,导致了滥杀事件的发生。
今年3月2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支持彻查此案,并呼吁对这一悲剧进行思考和反省。
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上任后就种族话题表露看法的先例不多。他告诉媒体称“如果我有个儿子,会与马丁长得挺像”。奥巴马这一“火上浇油”的表态遭到了批评。
巨大压力之下,警方将齐默尔曼收监,后者受到二级谋杀罪指控,最高面临终身监禁。
齐默尔曼的律师称,枪杀案当晚,马丁首先攻击齐默尔曼,并将他打伤。由于认为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齐默尔曼开枪打死马丁。“如果齐默尔曼是黑人,他根本不会被起诉。”
检方则主张,齐默尔曼“想当警察”,追到马丁之后,没有正当理由便开枪击毙对方。
争议:媒体炒作误导民意?
得知齐默尔曼被判无罪后,数十名示威者在庭外抗议,他们高呼口号“没有正义就没有和平”。警方则加强了安保措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大规模抗议甚至骚乱。
此案首席检察官,同时也是佛州助理检察官的戴拉里翁达说,他和另外两位检察官都不满意这样的裁决,但“美国刑事司法制度一流,制度不完美,却是全球最好的,我们尊重陪审团的判决”。
判决出炉后,许多影视名人也在网上发表看法。流行歌手蕾哈娜说:“这是史上最令人伤心的新闻。”饶舌歌手Q-Tip说:“不意外……美国的非裔人命不值钱。”“黑眼豆豆”乐队团长威尔则说:“世界是怎么了?”
也有不同的声音认为,此案的判决结果体现了程序正义大于实质正义的原则,陪审团能顶住来自总统和媒体的压力,实属不易。
媒体观察人士则指出,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在长达一年的炒作中,涉嫌剪辑录音、玩弄文字游戏,将此事定性为“白人凶手射杀手无寸铁的黑人少年后逍遥法外”、“种族歧视导致的凶杀和枉法”,成功煽动社交媒体误导民意。
齐默尔曼的黑人朋友也曾出面表示,齐默尔曼是白人和拉美裔混血,并非种族主义者。他的律师则在判决出炉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对记者说:“你们把他变成了一个怪物。”
虽然不用坐牢,但齐默尔曼难获真正的自由。之前就有黑人团体放出话来,无论齐默尔曼是否被判有罪,都“难逃惩罚”,甚至威胁要他的命。齐默尔曼的余生,恐怕将在东躲西藏之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