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视野:两个里面就有一个胖子
美加边界也许是世界上最不像“国界”的边界。不但美国与加拿大之间进出十分方便,也很难看出两国的差别。为了以示区别,加拿大人常在加油站挂上国旗。当然,还有一个办法——当你发现身边几乎两个人中就有一个胖子的时候,就知道是在美国了。这个笑话经一位日本同学重新演绎,变成了:暑期完了,在日本乘飞机回美国,无需费神找闸口,只要
看到排队者有半数是胖子,就跟对了。
肥胖症是许多发达国家的“征候”,但一国国民可如此轻易从体形上辨认,美国也可谓是“遥遥领先”。超重二三十磅当然不会导致产生这样的感觉,百八十磅是最起码的。这样的人在美国越来越普遍。在亚洲,除了日本“相扑”,哪能找到这么胖的人呢?
“两个里面就有一个胖子”,毕竟只是一个大概的印象,不那么准确。公认的标准是体重指数(BMI),即体重和身高的平方之比。西方标准超过25即为超重,超过30即为肥胖。根据从美国卫生部对20个州的统计来看,美国的肥胖率占鳌头的是:西弗吉尼亚64%,肯塔基和得州各63%,南卡罗莱纳和宾州各61%,只有一州低于50%,那是科罗拉多的47%。不过,这些统计数字只限于“成人”。也有一些州的统计涉及儿童,但只限于“低收入家庭2至5岁的儿童”,结果没有一州低于20%。
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富,食品价格低廉、体力劳动消失,难免多肥胖症。不过,物质再丰富,一般情况下也只有不健康食品才廉价。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肥胖现象在下层黑人、特别是妇女中较显著,为什么“低收入家庭2至5岁的儿童”肥胖倾向特别严重。不过,肥胖也催生了一些百亿元企业的诞生,当然其业务主要是减肥与健身、修形,客户也以中产阶级为主。
因为肥胖症,最令人担忧的却是美国的下一代。已有医学家指出,当今的一代将会先于上一代去世,因为糖尿病和心脏病等一些过去的“老年病”,已在这一代人身上提前出现。
肥胖还牵涉到形象和自尊问题。超重100多磅者近于“伤残”,很难找到像样的职业,因为连自己的体形都不能控制的人,也不必期待他很能干了。笔者所在大学每年初都要举行全校教师大会,介绍新聘任教师,十个里面有八个属于“过重”,但是教授中却少有这样的现象。
在旧大陆,肥胖症从未达到如此惊人程度,是否与传统人际关系仍健在有关?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数年前,美国有人控告烟草公司索偿数百亿美元,笔者当时就预感到下一个被告的也许会是食品公司。果然,在2003年底美国公共卫生协会的大会上,有专家提出肥胖问题“必须超出个人责任之外”。接着,ABC电视台播放专题节目,有一幕是一个募捐的童子军向一名胖子兜售小甜饼,被后者控告。该节目建议政府必须管制食品公司的广告。有人反唇相讥:美国的猫狗看不懂电视广告,但也比世上的猫狗大一号。
患上肥胖症的当然有“个人”原因。不过,美国人却不大这么认为。美国的心理治疗也是营收百亿的企业,它包含着帮助个人建立自尊的业务,其中不乏用“你这个样子就最伟大”的说辞来迎合客户。换言之,无需对己苛求,也无需迎合他人的“苛求”,但一旦“掌控”不了自己的人生,则多半是他人或社会“颠覆”的结果。这已经成为美国的一种社会心态。
(责编: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