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环球视野

“游学团”变“拍照团”的多重反思

近日,广州多位市民向本报报料称,近期,孩子们花费数万元参加了一个暑假美国游学团,过程非常不愉快。“孩子回来一个劲地吐槽,14天的行程,5天在飞机上,他们说每天的行程都感觉是在被领队老师催着:排队、坐车、赶飞机,结束后,感觉什么都没学到。”家长马小姐告诉记者。(8月15日《广州日报》)
    多番斟酌,花费不菲,让孩子参加暑假美国游学团,原指望让孩子行走在不同的国度,感受别样的人文风情,塑造环球视野,谁料想说好的“美国游学团”居然是关在大巴里看“风景”,“游学团”变“拍照团”,着实令人愤怒又尴尬。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海外游学作为中国现阶段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认识到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在游学市场日益拓展的前提下,难免泥沙俱下,一些不具备资质、挂羊头卖狗肉的机构一哄而上,花言巧语,利欲熏心,以忽悠家长、大把赚钱为能事,各种游学纠纷也纷至沓来,广州市的这起“游学团”变“拍照团”又添一明证。
    “游学热”持续升温,针对游学纠纷频发的现状,规范海外游学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并无具体的行业标准和制度,市场管理杂乱无章,导致监管疲软、整治乏力。故此,旅游部门要会同教育、公安、消协等部门共同制定关于游学的市场规则、操作规范、准入标准,将游学市场纳入严格的监管范畴,厘清相关机构的行业标准及法律责任,严厉查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规行为,为海外游学的学生们提供安全保障、质量保障。
    同时,家长们在面对游学热时也需要冷思考,在准备海外游学时,一定要审查游学机构的资质及合同,让正规合法的机构承担孩子游学的重任,时刻关注孩子的行程,出现问题及时投诉,坚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家长们要克服盲目跟风、摆阔炫富的心理,清晰制定游学的目标及路径,量入为出,科学安排,让孩子明白“为什么游学、准备学习什么,达到什么目的”,避免落入单纯为游学而游学的烧钱游戏。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