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多元博物馆体系 打造滨海宝安文化景观

多元博物馆体系 打造滨海宝安文化景观

张萍 尹晓玲 赖宜萍

一雍紫砂博物馆。

沙井蚝文化博物馆。

陶瓷博物馆。

潮汕民俗馆。

昨天是“518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文化景观”。宝安有全国第一家以劳务工历史为题材的专题性博物馆,全国第一家老战士纪念馆、全国最大的蚝文化博物馆,看奇石、赏青瓷、品紫砂,一座座博物馆成为宝安人身边的文化景观。与此同时,一座综合性的宝安区博物馆也已列入规划,上千件珍贵文物将显露真容。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也是可以发挥广泛效益的独特载体。

民间博物馆

占全区博物馆数量的3/4

走进一雍紫砂博物馆,700多件紫砂作品蔚为大观,紫砂界“七大艺人”顾景舟的《样桶壶》、朱可心的《葡萄松鼠壶》与蒋蓉的《百果壶》均为馆内精品。而广东省第一家以龙泉窑青瓷为专题的华夏龙泉青瓷博物馆,则涵盖了唐、宋、元、明、清到当代各个时期的作品,系统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古代至今,龙泉窑青瓷的发展脉络。这样公益性的民办专题展馆在宝安并不少见。

宝安区共有11家博物馆,公办博物馆3家,民办博物馆8家。民办博物馆是宝安的一大特色。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全区民间收藏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宝安区收藏协会有100余位会员,不少收藏家是创办博物馆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宝安区积极鼓励民间力量广泛参与,此前曾出台了《宝安区民办博物馆资金奖励办法》,鼓励和扶持民办博物馆。《办法》按照博物馆规模、藏品档次进行奖励,分3个级别,最高奖励50万元,其次是30万元、10万元。目前,新的扶持办法正在进一步细化,进一步推动民办博物馆的发展。

博物馆经济为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坐落在工业区、社区中的民办博物馆已经成为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挂上公益牌子的同时,如何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

在刚刚闭幕的文博会上,宝安区邹鲁潮汕民俗博物馆作为分会场以“非遗文化·产业联盟”为主题,精心策划了潮州木雕展、非遗物质麦秆画展、创意与传统工艺礼品展、画说“一带一路·中俄”画展、互联网+非遗文化作品创新研讨会等数项不同风格的文化创意展览展销及研讨会活动,让这里人气爆棚。

与此同时,宝安区一雍紫砂博物馆、宝安区茶文化研究会主办的“紫玉无言,金沙有声”宝安区茶文化暨紫砂艺术展在旭生文化体验中心分会场展出,展出的藏品包括竹镂空花鸟壶、故宫80周年紫砂描金珐琅彩纪念壶等在内的紫砂精品共109件。朱可心大师的鱼化龙和圆竹鼓壶,中国第一把紫砂镶竹丝嵌玉壶,还有一把包括了紫檀雕刻、紫砂制作、玉雕、包金等多种工艺的九五之尊提梁壶,这些都是首次在宝安亮相。

宝安区民办博物馆市场化运营的探索为发展博物馆经济带来新机遇。

多元博物馆体系塑造滨海宝安文化名片

宝安博物馆体系的形成具有鲜明的移民城市特色。如以一雍紫砂博物馆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以中共宝安“一大”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蚝文化博物馆为代表的海洋文化等,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为代表的城市文化等,多种文化的融合让搭建了一个丰富多元的博物馆群。

今年的区五届六次党代会提出,要让宝安的现实与历史承继,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辉映,塑造城市特色,传承文化根脉,守护城市记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多元化的博物馆体系是宝安彰显城市特色、打造城市名片的独特资源。

沙井曾经是世界上最早人工养蚝的地区,占地1500平方米的沙井蚝文化博物馆是全国最大的蚝文化博物馆,500多件(套)展品全方位展示了蚝民生产和生活习俗等实物,以及当时从事蚝生产的过程,加强当地居民和观众的认同感。以博物馆为重要载体的传统文化传承成为各街道“十大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如松岗街道计划投资0.8亿元,对中共宝安“一大”纪念馆等4处文化旧址进行修缮,打造松岗特色文化旅游景点。

同时,让历史文化融入城市建设,博物馆正在成为现代化、国际化滨海宝安独特的文化景观,并极大提升了宝安的吸引力和归属感。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以劳务工历史为题材的专题性博物馆,该馆通过收藏、展示和复原等形式,展现了深圳市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的创业历史及成长经历,也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历程。上世纪80年代的劳务工宿舍、小厂房,还有他们的普通生活场景,许多珍贵而温暖的老照片,让劳务工的生活记忆得以存留。

宝安是深港文化之根,是宝安海外华侨之根,是惠、东、宝地区红色革命之根,在岭南地区的历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目前,宝安现存的不可移动文物有292处,居全市之首,发掘出土和多年征集累积的可移动文物及标本2200多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6个,均位于全市前列。如今,宝安区正在加快推进历史人文资源挖掘提升工程,宝安区博物馆的规划建设也在推进,宝安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正在迎来新的春天。

宝安日报记者 张萍 通讯员 尹晓玲 赖宜萍 图片由宝安区文体旅游局提供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