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文化世家甘氏: 友恭传家 诗书继世
“家风隽永 德润金陵”南京历史上的传统家规之十
金陵文化世家甘氏: 友恭传家 诗书继世
金陵友恭堂甘氏家族是南京著名的文化世家,世居江宁小丹阳。战国时秦丞相甘茂、秦上卿甘罗,三国时东吴折冲将军甘宁,晋时于湖敬侯甘卓均为其先祖。明末,甘氏一支迁入南京城内,至清代乾嘉年间家业兴旺起来。嘉庆四年(1799年),甘氏家族开始搬进今天民间俗称为“九十九间半”的“甘熙宅第”,取堂名“友恭堂”,成为金陵城著名的世家大族之一。甘熙宅第现已开辟为南京市民俗博物馆,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家风故事】
祖孙三代藏书家
金陵甘氏在以“友恭”为纲的家训下造就、教化出一代又一代被当时邻里誉为学有所长、家风儒雅的后世子孙。甘国栋(1736—1808年),清代藏书家,字遴士,他以藏书知名,先后收藏图书数万卷。甘国栋长子甘福(1768—1834年),他惜老怜贫,乐善好施,乡人称其为“孝义先生”。他曾遍访吴越,搜集书籍十万余卷,并建成江南著名藏书楼“津逮楼”。 道光十八年(1838年),甘福受旌表,并塑像祀于南京夫子庙大成殿。甘福弟遐年、延年,虽都以经商为业,却都注重自身修行,以孝事亲、乐于行善。
甘福之子甘熙(1798—1852年),是清代中期著名的方志学家,一生经历丰富,著作等身,是金陵甘氏由商入仕最杰出的代表人物。甘熙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历官知县、郎中、礼部仪制司、广东司兼云南司主稿等。甘熙一生博学强记,勤事纂述,著有《白下琐言》《桐荫随笔》《灵谷寺志》《栖霞寺志》等地方志书和《金陵忠义孝悌祠传赞》《寿石轩诗文集》《金石题咏汇编》等文集。
不为汪伪利诱的南京商界领袖
民国初期,甘家比较有声望的是甘仲琴。甘仲琴(1869—1939年),系甘福的曾孙,曾任南京总商会会长。甘仲琴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其晚年,能保持民族气节,洁身自好。1937年,日军逼近南京,甘仲琴不得不放弃南京的家业,带领全家逃往安徽和县避难。1938年初,汪伪政权想利用甘仲琴在南京商界中的地位和威望,重振南京商业,烘托虚假繁荣稳定景象,以配合伪政府的成立。甘仲琴知道,如果回到南京,将会和从前一样,过上富足安逸的生活,并将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但是,让他当汉奸,他是万万做不到的。为防止敌伪上门逼迫,他毅然辞别家人,只带上小女儿,踏上前往重庆的路途。1939年,甘仲琴在重庆逝世,享年70岁。
【今人风采】
甘涛:中国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
甘氏后人深受门风浸染,家学绵延流长。甘涛(1912—1995年),甘贡三先生次子,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他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就多次举办演奏会,对笛、箫、古琴、古筝、琵琶和戏曲均有很深的研究。尤其在江南丝竹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被称为江南丝竹大师和活词典。甘涛先生也是一位辛勤的园丁,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民乐人才,其中知名的演奏家有龚一、闵慧芬、陈跃星、朱昌耀、杨积强、周维等,可谓“桃李满天下”。甘涛先生长期在高等艺术院校从事教学工作,先后执教于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南京分校、南京大学艺术系、金陵大学音乐系、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
通讯员 杨英 宁纪轩 记者 黄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