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巴菲特的弦外真言——文化

  老莫

  

  王阳明在《大学问》中说:商贾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贤。

  按照这种标准,巴菲特堪称股圣。

  日前召开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东大会居然有5万多人来朝圣,有数以千计中国人花10万元的代价组团参加。

  这次活动的主角依然是巴菲特与他的老搭档查理·芒格。巴老今年86岁,芒格92岁,两人加起来很快就有180岁了。人生活到这把年纪,还有这样大的成就,这样高的境界,在这生命的巅峰,实话说也是生命的尽头,仍然闪耀着智慧和真诚。他们讲出来的是他们征战资本市场六七十年的经验,他们的财富都已捐赠了,经验与智慧更没有私藏的理由。所以,个人觉着,这的确是一堂这个星球上最顶级的投资课、生命课。字字千金。

  5个多小时的交流,加上大众不同角度的问题,很容易把主题淹没。老人最想传递的信息是什么?我们反复梳理后发现,巴老传递的关键词并不是价值,不是机遇,不是制度,也不是方法,而是文化。没错,是文化!

  文化才是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命脉,文化才是成就他投资传奇与人生成功的法宝。

  最明显的是在谈到接班人问题时,巴菲特让儿子继承非执行董事主席职位。他说:这样才能保持住公司文化,并在CEO不称职的时候,儿子能够出面换掉他。他聪明绝顶的老伙伴芒格补充道:“文化的持续力会令所有人吃惊。”在谈到公司人员流动的问题时,巴菲特则同样表示:董事会和管理人员已经建立并会继续伯克希尔的文化,股东们欢迎这些文化的建立。这些文化不会被轻易改变。

  在他们的心目中,文化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力、生命力,同时,文化的力量还具有无限的包容性,是超越理念与价值的,可以弥补专业层面的必然缺陷。听起来很像中国人常说的道,道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为什么是文化?

  在资本的浪花下面,涌动的一直都是人性的波涛,自己是人,合作伙伴是人,竞争对手是人,投资标的背后也是人。归根到底,都是一场人性的较量。而文化正是人性的最佳伴侣,好的文化可以是人性善的催化剂,人性恶的灭火剂,从而保证投资公司以及交易者能穿越变幻莫测波诡云谲的股海。

  巴菲特说:你不需要有很高的智商来进行投资,但必须有情感的控制,很聪明的人有时候会做一些很愚蠢的事情,能够避免“自我摧毁”就好了。芒格:情绪和机会有时候相辅相成,所以是可以从错误中学习的。我现在已经是祖父了,我经常讲的就是,不要羡慕别人的成功,只要中规中矩的做事。如果伯克希尔真的很聪明,可能还不会像今天这样成功。

  注意,他们明确提到,投资不需要太多的聪明,不是高智商的游戏,聪明反而会带来麻烦,相反,必须能控制情绪,并关注人的品质。同时,老先生含蓄点出,太过聪明反而可能失败,聪明反被聪明误,把正确的事情坚持重复下去才是成功之道。

  这可能正是本次大会的意义所在。投资不需要聪明,胜出关键在文化。

  (作者系深圳自由撰稿人)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