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省中医联体:探索惠民新路

浙江在线12月1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于伟)杭州的气温已进入零下模式,寒冬的到来意味着心脑血管病人进入一年中最难熬的时节。

距离杭州80多公里的安吉,已经下过今冬第一场雪。55岁的夏女士裹着厚实的棉衣一早来到安吉县中医院,先抽血和查颈动脉B超,然后找到神经内科魏国兰医生帮她查看结果,判断病情。最后拿了医生开的药,她才安心离院。

提及一年多前的意外,她至今心有余悸。当时她突发急性脑梗,若不及时治疗会留下残疾,要不是碰上浙江省中医院专家下沉在安吉县中医院,第一时间为她做了溶栓治疗,她不敢想象结果会是怎样。而自此以后,她坚持定期到医院复查配药,以防脑梗再次发生。

夏女士的幸运并非偶然,而是浙江省中医院“医联体”建设的必然。“在积极响应政府‘双下沉,两提升’的号召基础上,我们又在2015年9月成立了首个覆盖全省的21+1医联体联盟,并在医联体模式的建设上不断探索创新,不仅下沉优质医疗资源与专家,而且下沉资金,这在安吉县中医院试点已初见成效。”省中医院院长毛威说。

2016年4月16日下午6点半,白天忙碌过后,安吉县中医院逐渐安静下来。突然一阵急救车警报声响起,所有值班人员的神经顿时紧张起来。车上抬下一位中年女患者,就是夏女士,她已经失语,一侧肢体不能活动,急诊医生初步判断为急性脑梗死。

众所周知,对于脑梗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越早的溶栓治疗就能获得越好的预后。但县级医院较少有医生掌握溶栓这种先进的治疗手段,往往都得转送杭州的大医院,1个多小时路途,很可能错过4.5小时黄金抢救时间。

而那天,夏女士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恰逢省中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张丽萍在该院坐诊。接到急诊抢救消息后,张医生在排除所有禁忌症后,第一时间给夏女士进行了溶栓治疗。之后经过密切观察与精心护理,夏女士快速恢复,出院时已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夏女士对所有医护人员满怀感激,而医护们也因此激动万分,因为这是安吉县中医院开展的第一例溶栓治疗。

更值得一提的是,急性脑梗死救治涉及神经内科、ICU、放射科、检验科等多个学科和急诊体系建设,随后在省中医院专家的带教与指导下,安吉县中医院的急救团队也很快掌握了溶栓技术,至今已独立完成几十例溶栓治疗,大大提高了县域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而对于部分溶栓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可以快速转送省中,并开通绿色通道,医生提前在导管室做好一切准备,等候病人进行经导管取栓,大大提高了急性脑梗死的救治成功率和急救效率,更重要的是县域急性脑梗死救治队伍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果。因此,安吉县中医院医护的自信心倍增,且老百姓对他们的信任度也大幅提升。

这一切的改变,都得益于安吉县中医院是省中医联体共建单位之一。作为浙江省第一家公立医院,省中医院积极响应政府“双下沉,两提升”的号召,2013年10月,牵手安吉县中医院,挂牌成立省中医院安吉分院,之后陆续下派管理与专家团队帮扶安吉县中医院的建设,四年多来,使得安吉分院在学科建设、医院管理、业务水平等方面快速提升。

而更有意义的是,省中在安吉分院又试点探索医联体建设的一种创新模式,即在下沉优质医疗资源与专家的基础上,再带上资金下沉。据悉,省中医院和安吉县政府共同出资1.1亿元,目前在安吉县中医院成立了“浙北心脑血管病中心”和“浙北腔镜中心”。

以“浙北心脑血管病中心”为例,心梗与脑梗病人需要的是快速有效治疗,因为心肌组织与脑组织的损伤都是不可逆的,早一分钟的治疗就意味着患者多一分的希望,而这个目标要实现的前提,不光是当地医生、护士、影像技师要掌握技术,还得有相应的设备。这几年来,省中医院一方面通过专家下沉、基层医生到省中进修等形式为当地医院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下沉资金为当地医院添置所需抢救设备,双管齐下,让该中心有效运转起来。

在省中医院这个强大的后盾支持下,如今,接诊脑梗病人,安吉县中医院医生可以第一时间施行溶栓治疗,而部分溶栓治疗效果不明显需进一步取栓的病人,也有望无需转送杭州,一个电话请省中的专家跑去安吉手术即可,免去了病患的奔波折腾。此外,基于现在临床上患者对于创伤小恢复快的微创需求越来越大,通过浙北腔镜中心的建设,让安吉中医院能够开展消化科、胃肠外科、呼吸科、泌尿科、妇科、耳鼻喉科等疾病的内镜检查、介入治疗和腔镜手术治疗。

另据钱报记者了解,这两个中心建设的意义并非止于此。通过逐步将这两个中心建设成为面向浙北,并向周边辐射的一流特色学科中心,并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安吉县中医院其他学科的实力与水平。同时,指导安吉县中医院托管县域内更基层的医院,形成“乡镇卫生院-县中医院-省中医院”三级诊疗便捷圈,进一步提升基层群众就诊满意度。

“三级”诊疗服务网拓展医联体纵深发展

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今年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里的重点任务,4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部署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这意味着医联体建设已上升到国家行动的高度。

省中医院作为浙江省首家公立医院,在医联体建设上始终走在前列,2015年9月便成立了首个覆盖全省的21+1医联体联盟,随着规模逐年增大,目前全省近40家二级医院由省中专家进行临床指导及学科帮扶,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将省中医院的优质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医疗资源输送到医联体内各共建单位。

省中医联体是一个以省中医院为龙头,以实现医联体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相互促进、整体提升为目的而组成的“大家庭”。并且,在医联体建设的过程中,他们也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创新,除带着资金下沉的“安吉模式”外,一县托两院的“松阳模式”同样别具一格且成效显著。由省中医院同时托管该县人民医院与中医院,统筹全县主要医疗资源,突出两院的各自优势与重点,实行差异发展,共享相关医疗资源,节省管理成本,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几年来,扭转了当地群众就诊持续外流、满意度不高的局面,更扭转了当地本就短缺的卫生人才持续外流局面,两家医院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而终极目标则是,通过医联体的建设,形成以县中医院为枢纽,以省中医院为支撑,结对乡镇卫生院为网底的省、县、乡“三级”诊疗服务网,初步形成患者首诊在基层、大病到县医院、危重复杂病例转省中医院的有序就诊体系。这是响应医改,实施分级诊疗的有效措施。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