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
广东省广州市紧盯一把手这一“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在着力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去年一年,市委主要领导带头约谈区党政一把手和市直单位、市属企业主要负责人11人次,市纪委书记、副书记约谈25人次。
原标题:探索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
广州市纪委主要负责同志约谈某市直单位一把手。
“罗京军同志,请你回去后就今天所谈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15个工作日内书面报送整改情况。”近日,由于在2016年全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检查中排名靠后,广东省广州市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罗京军接受了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刘连生的一对一约谈。
广东省广州市紧盯一把手这一“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在着力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去年一年,市委主要领导带头约谈区党政一把手和市直单位、市属企业主要负责人11人次,市纪委书记、副书记约谈25人次。
与此同时,广州市委制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约谈一把手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十项措施》等制度。今年以来,市纪委书记约谈有关区、市直单位和国有企业一把手42人次。
“几轮约谈下来,感觉谈话提醒能较好地起到红脸出汗的效果,达到抓早抓小、严管厚爱的目的,有助于推动形成自觉接受监督的良好政治氛围。”广东省委副书记、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表示。
“本人有2套住房,配偶是大学副教授,小孩是软件工程师。2016年,市纪委对群众反映我的个人有关问题作了函询,所反映的问题与事实不符,我已作了说明。”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广州市纪委全会上,某市直单位一把手在述责述廉述德时主动报告了以上事项。
这已是广州市连续第4年开展“三述”活动。今年“三述”对象首次回应本人、本单位党员干部受到提醒谈话、组织函询等情况,以及本人住房、因公出国(境)、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四年来,全市已有区、市直单位党委(党组)书记共27人在市纪委全会上进行“三述”,其中包括4名市委常委和10名区委书记。
开展有效监督,需要从明确一把手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着力。广州市各地各部门制定、公开一把手权力清单,规定涉及“三重一大”决策必须集体研究,一把手不能以现场办公会、文件圈阅等形式决定;班子会议集体研究工作,班子成员应明确表达意见,一把手应末位表态;对班子成员和一把手的意见,应当形成会议纪要。
今年2月,该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十项措施》,明确提出发现一把手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便利,违规干预、插手干部选拔任用、工程建设、执纪执法等问题,应当记录并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和纪委报告,应记录报告而不记录不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相关责任人依纪依规严肃处理。
一把手违纪问题一直是广州市纪检监察机关执纪审查的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共查处市区镇(街)三级党政机关、职能部门、国企一把手140多人,其中,立案查处市管一把手违纪案件38件38人。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原党委书记、局长李俊夫多次与其妻王某湘共同收受工程承包商巨额贿赂款。从化区原区委书记黄河鸿把家族当作利益输送交换站,让儿子、哥哥、侄子、大舅子化身为自己在商海的“影子”,形成“黄河鸿在体制内幕后给人办事,亲属团在商圈前线大肆收钱”的腐败链条。
在一把手违纪案件中,有的夫妻腐败齐上阵,有的家族联盟同台唱。对此,广州市出台《广州市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紧盯一把手的社交圈、生活圈和休闲圈,切实加强一把手的家风建设和“八小时以外”的监督,还制定出台推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防止一把手利用地缘、学缘、军缘、业缘等社交活动搞官商勾结和钱权交易。
与此同时,广州市委深化政治巡察,紧盯被巡察单位党委(党组)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情况。巡察报告中,单列一把手廉洁自律和履行主体责任情况,加强对一把手涉嫌违纪问题线索的核查。
“我们在巡察中发现,有个别单位一把手对全面从严治党认识不足、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比如,有个被巡察单位党委一年开了50多次党委会,没有一次专门研究党建工作。”市委巡察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市将深化专项巡察,把一把手履行“一刚双责”情况作为巡察重点,并督促抓好整改落实。(本报记者 刘战成 通讯员 郭华铁 张雪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