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科学发展谋跨越开拓进取创辉煌从“跳跃”到“跨越”的华美转


  【襄阳政府网消息】近日,从招商部门传来喜讯,2016年,襄州区积极主动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创新理念,多措并举,狠抓招商引资,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中把握机遇,在理念、方向、路径、方式上进行突破,在新一轮的招商引资比拼中赢得主动,抢抓招商先机,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一季度,全区新引进项目46个,协议资金182.3亿元,新注册项目45个,新开工项目26个,新投产项目21个,实际投资额79.45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实际投资额65.74亿元,利用省外资金60.5亿元。

  近年来,襄州区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县域经济争先进位的目标,奋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襄州从2007年的32位到2011年的13位,排名持续跃升。2012年襄州列全省第9位,在鄂西北地区率先进入全省十强,2013年、2014年襄州排名一类县(市、区)第6位,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实现了从“跳跃”到“跨越”的华美转身。

  湖北新国缘棉纺织有限公司生产线一角国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鹰牌轴承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襄阳鲁花食用油生产线襄州区程河镇柳编展销会上的火爆场面

  做大做强县域工业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工业是县域经济成分中有机构成的基础性经济和重要的支撑力量。

  襄州明确提出“工业强区、工业立区”的发展战略,把发展工业作为强区富民的根本措施来抓。

  在四年前的2012年就开始了实质性的结构调整工作,一改过去的拼资源、拼土地供应、拼摊大饼的模式,重点进行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招商引资上,注重招大引强,注重优中选优,将资源要素、优惠政策、优质服务、领导精力等向大项目、优质项目集中。

  在项目建设上,对于产能过剩的项目、技术落后的项目一律不给供地,对于占地30亩-50亩的小微项目不再单独供地,一律进驻工业地产园区。

  经过几年坚忍不拔的拼搏,该区建成了四大特色园区,每个特色园区都有一个支柱产业,每个支柱产业都有2-3个航母级的龙头企业,并以此带动形成产业集群。不仅如此,该区还留足了“十三五”甚至以后的发展空间,在每个园区核心区预留3000—5000亩土地用于招大商、落地大项目,在三大园区控制预留8-10平方公里。

  为加快工业发展步伐,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还出台了《关于突破性发展工业经济的实施意见》、《襄州区进一步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激励暂行办法》、《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鼓励工业跨越发展、企业加快成长的扶持政策。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实现跨越式发展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推进器和加速器,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道路上,襄州区立足自身实际,抢抓“四个襄阳”建设的机遇,走出了一条城乡统筹、三产结合的新路子,城镇化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一是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多元化投资”的思路,不断加强与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多所高等院校合作,对城镇发展规划进行重新修编、规划,提高城镇建设布局科学性。

  二是以两改两迁为契机,不断提高中心城区建设质量。先后启动十大旧城改造项目,累计征迁面积340万㎡,惠及居民9400余户,建设还建房140万㎡,开发商住面积1187万㎡。民发世界城、天润未来城、时代天街等一大批商住小区和城市综合体拔地而起,三大商圈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形象显著提升。

  三是坚持城镇开发与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在城乡空间布局上,按照“三集中”原则(人口向城镇集中、项目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加快构建“一主两翼三重六特”(“一主”即襄州主城区;“两翼”即伙牌镇暨襄阳纺织工业园、双沟镇暨襄阳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三重”即黄集、古驿、峪山等3个重点镇;“六特”即龙王、黄龙、石桥、张家集、朱集、程河6个特色镇)的城乡一体空间格局。

  在发展定位上,主城区以“做大规模、做强功能”为目标,形成产业集聚的优势区域,增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加快发展镇域经济,建成一批工业带动、资源开发、商贸流通、旅游度假等特色突出、各具优势、设施良好、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小城镇群体。

  壮大农业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协调与持续发展

  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同时,襄州始终把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放在重要地位,树立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理念抓农业的思想,围绕龙头企业抓基地,瞄准市场抓调整,依托资源优势抓特色,逐步探索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大发展。

  该区全力扶持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培植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引导扶持培育鲁花、正大、新希望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为先导,以优质粮食、生态养殖、特色蔬菜、苗木花卉等产业和城乡绿色廊道系统为依托,打造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以城乡用地增减挂钩为突破,农村新社区建设多点开花。几年来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全区建设用地压力大为减轻,众多工业项目、民生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得以顺利落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2015年粮食总产实现“十二连增”,畜牧总产实现“十连冠”,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区)”“全省三农发展综合考评先进县(市、区)”“全省畜牧强县(市、区)”等荣誉称号。

  抓好产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园区是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通过园区建设,使项目、技术、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有效聚集,不仅生产力得到有效组合和解放,同时也推动县域经济的规模扩张,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隆起带和增长点。

  襄州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平台”,累计投入52亿元,襄阳纺织服装产业园、襄阳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襄阳国际物流及装备制造产业园、襄州机电工业园等四大园区建成区总面积28平方公里,产业承载能力大幅提升。

  2014年、2015年连续入选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

  襄州坚持把“招商引资”做为一号工程,从转变招商引资观念、突出招商引资重点、完善招商引资机制等方面入手,强化招商责任,优化引资策略,营造了项目引进的良好氛围。

  在招商引资观念上,抓大项目“顶天立地”的同时,也紧抓小项目“铺天盖地”,既靠大项目形成支撑、实现突变,也靠中小项目扩张总量、形成集群。

  2015年,完成招商引资实际投资195亿元,利用省外资金150亿元,位居全市第一。

  投资55亿元的东风井关农机产业园、投资55亿元的湖北际华生态纺织工业园、投资40亿元的正大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投资15.7亿元的长源东谷襄州工业园等182个重点项目先后落户该区。

  打造最优发展环境 加强县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

  围绕将襄州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软环境最优的地区这一目标,下大力气优化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和人文环境,以优质的服务品牌吸引投资者来襄阳投资创业。

  襄州建立完善了“一局两委”“三个一”“三张清单”“三零服务”行政管理新体制,在全省率先实施“三证合一,一证一码”为核心的商事制度改革,有力促进了简政放权。

  全面规范涉企优惠政策,清理各类收费项目,取消和暂停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39项、政府性基金5项。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强化收入征管,坚持厉行节约,严格部门预算,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有效保障了社会民生支出和重点项目建设。

  投融资改革深入推进,各类金融机构和业态加速集聚,政府投融资平台加快转型,设立产业发展基金,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难题,运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一般内资工业项目从注册到取得房产证的总时限由原来的173个工作日压缩至87个工作日内,最短仅需28个工作日。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