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十大行动”深入贯彻全省深度贫困脱贫攻坚会议精神
8月8日下午,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党组书记、主任袁云龙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大会精神及市委、市政府相关会议精神。委领导班子成员及副科级以上干部参会。
会议指出,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大会,形势新颖、内容务实,既是对全省脱贫攻坚大决战的总动员,又是总部署,是省委、省政府向党中央和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体现了省委高度的政治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担当。孙志刚书记、省长的重要讲话和各位省领导的发言,在精准分析和把握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形势基础上,明确了下步要重点开展的工作任务,思路清晰、措施有力,体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发扬“钉钉子”精神的务实作风,体现了情系贫困群众的为民情怀,体现了带头运用精准方略的科学方法,为我们作出了示范表率和具体指引。
会议要求,下步工作中,要按照全域旅游和可持续发展发展理念,以打造生态为特色的世界旅游名城发展目标为指引,突出“爽爽贵阳·避暑之都”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打造“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富美乡村,着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同时,充分利用贵阳旅游大市场优势及全省旅游目的地、客源地定位,发挥发动机、火车头作用,服务带动全省乡村旅游发展,进一步巩固全省扶贫攻坚成果,推动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
一是编制《贵阳市旅游扶贫行动纲要(2017-2020)》。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围绕帮助贫困地区开发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编制《贵阳市旅游扶贫行动纲要(2017-2020)》,为旅游精准扶贫做好顶层设计。
二是实施旅游资源开发扶贫行动。用好旅游资源大普查成果,以全市新发现未开发的旅游资源和普查登记的优良温泉资源为基础,结合新的交通格局及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分布,重点将贫困地区新发现的新资源优先予以开发,并优先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实现旅游扶贫、富民增收目标。
三是实施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行动。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为抓手,加快推进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建设,改善乡村旅游综合环境。加快推进连接高速公路匝道口、火车站、码头、机场、节点城镇的路网建设,改善乡村旅游度假区的可进入性和通达性。抓住实施“厕所革命”的机遇,推进旅游扶贫村农家乐厨厕改造工作。引导村企共建,吸引社会资本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标识标牌系统、停车场、精品度假酒店、乡村客栈和星级农家乐各种休闲设施,提升乡村旅游接待能力。
四是实施旅游扶贫精准招商行动。因地制宜,精心策划包装一批依托乡村优势资源、市场潜力大、产业引领性强的中高端旅游项目,有针对性地策划上报一批旅游扶贫招商项目,重点在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旅游综合服务等项目上实现突破,通过社会融资、产业化带动等方式募集资金,吸引有资本、有实力、有品牌的投资商参与我市旅游扶贫项目。
五是实施旅游扶贫示范区打造行动。着重开展“十个配套”工程建设:即建设一条乡村旅游景观步道、一批旅游厕所、一批生态停车场、一批地方特色旅游商品、一批旅游标识标牌、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一家以上乡村旅游客栈、一家以上星级农家乐、一支讲解员队伍和一本导游词,着力构建乡村特色旅游目的地。按照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方向,推行“一村一景”、“一村一特色”、“一户一品”的旅游业态,积极创建乡村旅游村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旅游乡镇、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等,增强旅游带动扶贫功能。
六是实施农户变股东行动。围绕“三变改革”,采取公司+农户(贫困户)、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能人带农户(贫困户)以及农户(贫困户)投工投劳等形式,使广大市民、农民参与到旅游产业发展中来,成为股东,更全面地受益旅游发展成果,拓宽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渠道。
七是实施乡村旅游特色商品扶贫行动。组织开展贵阳伴手礼、贵阳礼物评选活动,围绕蜡染、苗绣、银饰品以及地方土特产等,开发、评选一批乡村旅游特色商品。在重点景区景点、机场、旅游集散中心等设立销售专区,鼓励酒店、农家乐等旅游餐饮场所积极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带动贫困人口脱贫。优先支持有条件的旅游扶贫村建设旅游扶贫电商平台,组织实施贫困地区“一村一店”、旅游淘宝村、“旅游扶贫村+特色馆”立体扶贫、旅游+互联网+扶贫、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训、乡村旅游创客培训等项目,依托农村超市等营业场所建设电商服务站点。支持各大电商平台对旅游扶贫示范村进行在线宣传推广、特产销售、旅游线路营销等,真正实现“黔货出山”,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八是实施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行动。推广实施《贵州省乡村旅游村寨建设与服务标准》、《贵州省乡村旅游客栈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贵州省乡村旅游经营户(农家乐)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等标准,提升乡村旅游经营场地、设施设备、环境卫生等硬件和软件水平,支持申报评选一批甲级乡村旅游村寨、五星级乡村旅游经营户(农家乐)、精品级乡村旅游客栈,以户带村、以村带镇(乡),加快贫困地区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
九是实施乡村旅游精准营销行动。将我市乡村旅游各种产品进行打包,加入重要旅行社地接、网络、微信、微博等营销网络,统一开展规模化宣传。结合农业嘉年华、全市旅发大会、“避暑季”、“温泉季”等活动,积极展示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成果,进一步加大乡村旅游精准营销力度,把有条件的旅游景点和资源纳入全市旅游精品线路的节点重点推介,扩大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十是实施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和结对帮扶行动。结合乡村旅游特点,精准开展涉及农家乐餐饮、乡村客栈、乡村土特产品、乡村旅游娱乐项目等旅游业态的服务技能培训。继续组织旅游星级酒店、旅行社和旅游商品等骨干企业对全市乡村旅游示范户实施进村入户“一对一”帮扶。利用旅游行业协会、旅游行业专场招聘会等平台,加强对旅游行业用人需求与乡村劳动力输出的衔接,提供就业岗位,实现乡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