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重建论”及其局限

  物的交往与人的交往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论构想有着维护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动机,一方面他试图为历史唯物主义奠定哲学基础,另一方面也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扫清哲学障碍。但是当其试图用自己的交往理论补充历史唯物主义时,这种重建又是不成功的。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论构思存在诸多值得商榷之处,择其两点讨论如下。

  一方面,关于重建论理念。当哈贝马斯用重建论重构唯物主义时,其目标是明确的,即该理论适于重建之前提在于它仍有未尽潜能,只是因为时代条件的转变导致不能在当下更好适应时代要求,经过重建以期将其深刻的思想资源重新挖掘出来。这一重建论进路依然是康德批判哲学的路向,但以此界定历史唯物主义缺少哲学批判意识则未免过于武断。众所周知,历史唯物主义除了提供一种解释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之外——哈贝马斯所说的自然主义解释,其更重要的是革命性地批判资本主义并为未来社会提供合法性基础,这个意义上历史唯物主义并不缺少哲学的批判反思意识。而哈贝马斯用交往理论改造历史唯物主义,交往理论并不是作为补充或重新连接被重建论拆开的各种理论加以应用,而是直接用交往行为理论代替了历史唯物主义。换言之,哈贝马斯建立了一种有别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分析模式的新模式,历史唯物主义充当了其构建理论的过渡者角色。

  另一方面,关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解。哈贝马斯显然受萨特影响而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人本主义解释。之所以作此理解,在于哈贝马斯意识到异化问题的存在,并试图去解构各种异化现象。但哈贝马斯似乎忘记了,马克思所批判的异化现象不仅有物的异化,也包括社会关系的异化。交往概念在历史唯物主义那里也具有远比哈贝马斯所认为的更为宽泛的含义,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明确表明,历史唯物主义并非仅有劳动一个侧度,也包含哈贝马斯所说的相互作用侧度,如其所言:“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哈贝马斯为了给交往理性让路,仅将人与物的交往即工具理性行为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知识、资本积累和无规范意识作为批判对象,这显然歪曲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意。而且,他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建立在跟交往行为理论一样的语言沟通有效性要求上,同样误解了历史唯物主义,哈贝马斯理论后期的发展尤其证明了这一点。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