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历史不断被曝光 深陷“药罐子”的俄罗斯体育还有救吗?
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来形容俄罗斯体育界的禁药事件,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几周前,《纽约时报》刊登报道称,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超过15名俄罗斯运动员服用了违禁药物,部分涉药运动员还在当届赛事中获得了金牌。而上周,BBC与《卫报》等媒体又爆出消息称,部分俄罗斯运动员在伦敦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上均涉嫌服用禁药。
报道写到,在上周,俄罗斯奥委会接到了国际奥委会对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参赛选手的兴奋剂样本复检结果通知。结果显示,在北京奥运会中,14名俄罗斯选手涉嫌服用了禁药;至于伦敦奥运会,八名参赛的俄罗斯选手药检最终呈阳性。
俄罗斯奥委会并没有公布上述共22名的涉药运动员名单。然而据塔斯社等俄罗斯国内媒体估计,涉药的运动员大多来自田径项目,当中有不少是奥运会的金牌得主,包括北京奥运会4×100米接力冠军切尔莫莎斯卡娅和伦敦奥运会女子跳高金牌得主安娜·奇切洛娃等。
今年四月,国际奥委会宣布,将采用最新分析技术对运动员兴奋剂样本进行复检,以求进一步揭示体育界的禁药使用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在454名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之中,31人被测出药检呈阳性;而在参加了伦敦奥运会的265名运动员中,23人药检不过关。在这两次复检中,来自俄罗斯运动员的不及格样本数占比分别接近50%以及超过30%。
国际奥委会表示,在复检中被发现涉嫌服用禁药的运动员均有可能被禁止参加即将进行的里约奥运会。
目前,俄罗斯方面的相关官员还没有对此事作出公开评论。俄罗斯奥委会的公告称,它们将等待B瓶样本的最终检测结果,之后再针对事件采取相应的纪律行动。
至此,俄罗斯运动员已经被查出在过去的几届世界大赛中有服用禁药的嫌疑,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区域性赛事,也许在过去近十年的时间里,俄罗斯体育界的确深深地陷进了药罐子里。
而来自于外部调查和内部证人的声音也在为这一现象提供佐证。除了世界反兴奋剂组织在去年11月发布的一系列揭示了俄罗斯体育界存在“大规模服用禁药”情况的报告外,逃到了美国的俄罗斯反兴奋剂实验室前负责人格里高利·罗德其科夫也在《纽约时报》上将他们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掩盖俄罗斯运动员使用禁药的过程绘声绘色地还原出来。
在层出不穷的证据面前,俄罗斯体育界官员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坚决否认变成了现在的频频道歉。俄罗斯体育部部长穆特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已经多次表示,部分运动员确实犯下了错误,他希望国际奥委会能够仅仅对违规的运动员实施禁赛处罚,而不是“一棍子全打死”。此前,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不排除对俄罗斯运动员进行全面禁赛的可能。
除了体育官员,一些自称清白的选手也对巴赫的这番言论表达了不满。“撑杆跳女皇”伊辛巴耶娃就表示,对俄罗斯运动员全部禁赛是不公平的,那些无辜的运动员不该被牵涉其中。她说:“如果最终结果对我们不利,我将以个人身份去国际法庭进行上诉,为我们这些清白的运动员讨回公道。”
在认错申冤的同时,俄罗斯体育界也逐步开始进行内部整肃。穆特科在上周表示,俄罗斯将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追究指使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教练员和医生的刑事责任。新任俄罗斯田联主席德米特里·什利亚赫京则认为,俄罗斯体育界在近几个月已经根据要求开始整改,他相信,因禁药丑闻而被国际田联禁赛的俄罗斯田径队将有50%-60%的可能可以参加里约奥运会。
然而无论俄罗斯方面怎么辩解,现在俄罗斯能否参加奥运会的的最终决定权还在国际奥委会一方。针对早前爆出的索契冬奥会禁药丑闻,世界反兴奋组织日前已经展开调查,预计最迟会在七月中旬得出结果并上报给国际奥委会。届时,国际奥委会将根据结果判定俄罗斯代表队能否参加里约奥运会。
除此之外,随着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禁药事件的曝光,国际奥委会预计也将对涉事队员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如此看来,受困于如此多的兴奋剂漩涡之中,俄罗斯运动队的里约奥运前景并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