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推出记录犹太人被掠夺历史电子地图
奥地利“编码文化节”是一个针对冷门研究和实验艺术的论坛。第六届文化节于5月19日至29日举行,主旨是讨论“开放主义”,关注开源硬件与技术及其对艺术、科学和社会的影响。本届活动共有80多位来自本土和国际的参与者,形式包括艺术实验室、工作坊以及互动即兴剧场等。
澳大利亚新媒体艺术家约什·哈勒的“开放式地图项目”格外引人注目。项目基于2001年出版的书籍《我们的维也纳——奥地利的“雅利安化”》,该书详细记载了在1938年至1945年间维也纳市内被纳粹掠夺且至今未予归还的数百项犹太人产业,并毫不隐讳地罗列出那些声名显赫的受益者和继承人。哈勒与原书两位作者之一的斯特凡·坦普尔合作,将书中的内容全部数字化,制作了一幅非同寻常的维也纳电子地图。地图中标记了514个位于今天维也纳城区的地点,并就这些地点的特殊历史意义做了清晰注解——有些建筑就坐落在早年归属犹太人的土地之上,有些机构曾经通过不光彩的手段获取原本在犹太人名下的财产,有些团体中的犹太人则在纳粹统治时期饱受血泪洗礼。很多著名机构都赫然在列,比如,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曾为纳粹掠夺文物提供运送、保管和修复方面的专业支持;阿尔贝蒂纳博物馆曾大量收购侵吞自犹太人的艺术品;“多禄泰”典当和拍卖行在当时成为犹太家庭被查抄后流出的艺术品、珠宝首饰及家具的主要接收者;帝国饭店曾将理事会中的犹太裔管理者全部替换为“雅利安人”;在当年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多位犹太裔和有犹太亲属的艺术家遭解雇,两位最终死于集中营,而乐队成员中的纳粹党员占到四成之多。
上述历史信息都可以通过电子地图的网络页面直接在线查询阅读。文化节期间,艺术家哈勒的项目就设置在维也纳内城,公众可使用现场的无线网络进行体验。未来几天,哈勒还将同维也纳犹太博物馆馆长于博物馆所在的犹太广场展开一场对话,并在这个重要位置安放另一个可直达电子地图的公共网络热点入口。